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培豪

作品数:29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肝移植
  • 7篇术后
  • 6篇预后
  • 6篇肝癌
  • 4篇增殖
  • 4篇手术
  • 4篇细胞
  • 3篇心脏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受者
  • 3篇器官
  • 3篇器官捐献
  • 3篇细胞增殖
  • 3篇门静脉
  • 3篇静脉
  • 3篇捐献
  • 3篇供肝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机构

  • 26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29篇温培豪
  • 22篇郭文治
  • 17篇张水军
  • 17篇张嘉凯
  • 12篇史晓奕
  • 11篇曹胜利
  • 8篇王智慧
  • 6篇潘洁
  • 5篇杨翰
  • 5篇何玉婷
  • 4篇胡博文
  • 3篇彭志海
  • 3篇李捷
  • 3篇王智慧
  • 2篇史冀华
  • 2篇陈超群
  • 2篇林锐
  • 2篇李功权
  • 2篇王晓亮
  • 2篇李晓丽

传媒

  • 7篇中华器官移植...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实用器官移植...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药学进展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肝移植术前肿瘤降级治疗对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Meta分析
胡博文郭文治温培豪张嘉凯王智慧杨翰
一种新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目前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的大鼠异位心脏模型供心左心无血液循环,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符合生理的新型左心做功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作为供受体,将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建...
温培豪彭志海王晓亮李涛张波孙星裘国强樊军卫邢同海唐华美
关键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升主动脉
冬凌草甲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SK-Hep1,采用不同浓度(0~ 10 μmol/L)的Oridonin处理细胞,WST-1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死细胞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以及抗凋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蛋白bcl-2、bcl-xl、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结果 WST-1检测结果显示,Oridonin作用于肝癌细胞株SK-Hep-1、BEL-7402细胞24h后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是1.58、1.68 μmol/L;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显示,5μmol/L的Oridonin分别处理SK-Hep-1和BEL7402细胞48 h,2株肿瘤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96.54%和86.54%,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 μmol/L的Oridonin分别处理SK-Hep-1和BEL7402细胞24h,2株细胞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和44%;Western blot检测显示,Oridonin处理肝癌细胞24 h后,在两株肝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aspase-3活化、PARP裂解,Mcl-1表达下调.结论 Oridonin对肝癌细胞有强效的诱导凋亡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Mcl-1后凋亡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郭文治王冬雨李功权张嘉凯温培豪潘洁史晓奕张水军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脱噬作用
Kruppel样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Kriippel样基因6(KLF6)在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KLF6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KLF6的表达水平。建立慢病毒介导的KLF6过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SMCC-7721,Western blot检测KLF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KLF6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50%,25/50)比较,KLF6蛋白在肝癌组织(72%,36/5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NA和MMP-9蛋白在KLF6组的表达分别下调了81.5%和58.2%(P〈0.01);MTT结果显示KLF6组的细胞相对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KLF6组侵袭转移细胞数明显减少[(58.33±6.45)个比(98.50±11.33)个;(58.33±6.45)个比(103.25±12.17)个,P〈0.01]。结论KLF6在人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KLF6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与下调PCNA和MMP-9表达有关。
郑元陈皓温培豪张嘉凯潘洁王智慧郭文治
关键词:肝癌增殖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在成人受者肝移植中的应用分析
张嘉凯郭文治温培豪曹胜利王智慧史晓奕张水军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王智慧郭文治杨翰王盼梁史晓奕张嘉凯潘洁温培豪张水军
N-(3,4-二甲氧基肉桂酰)邻氨基苯甲酸在肝移植术后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2013年
【摘要】目的观察N(3,4-二甲氧基肉桂酰)邻氨基苯甲酸(3,4-DAA)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n=22),B组:3,4-DAA400mg/(kg·d)组(n=22),C组:环孢素A(CsA)5mg/(kg·d)组(n=22)。D组:3,4-DAA400mg/(kg·d)+CsA5mg/(kg·d)组(n=22)。各组于手术当天起连续口服给药,分别于术后第3、5、7天处死受体,收集血液行肝功能检测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各组另随机选4只受体观察生存时间。结果(1)4组受体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3±1.7)、(16.0±0.8)、(21.5±1.7)、(26.5±1.3)d,B组与A组比较生存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受体存活时间最长,与A、B、C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B组大鼠术后各时间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红胆素(T—BIL)值均低于A组(P〈0.05)。D组各时间点AIJT、AST、T-BIL值低于A、B、C组(P〈0.05)。(3)术后第7天肝脏排斥活动指数B组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得分最低,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DAA能抑制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CsA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许勇刚翁明哲徐军明张金彦张寅温培豪彭志海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
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转录组学及临床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脑死亡供者供肝移植术后受者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因素,建立将分子标志物和临床因素相结合的预测移植术后EAD的预警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87例成年受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应的供者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EAD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独立危险因素;并从中选取肝移植术后8例发生EAD和8例未发生EAD的组织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与EAD相关信号通路。结果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供者总胆红素、淋巴细胞以及受者术前总胆红素是脑死亡供者供肝移植术后受者EA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EAD不良组与非EAD组之间有3857个显著差异的mRNA,其中1751个在发生EAD的供肝组织中表达上调,2106个下调。通过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发现炎症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与移植术后EAD有关。结论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相关的炎症与代谢信号通路结合供者总胆红素、淋巴细胞以及受者术前总胆红素对预测肝移植受者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发生具有潜在的诊断意义。
庞春李捷曹胜利温培豪王智慧胡博文史晓奕张嘉凯何玉婷郭文治张水军
关键词:肝移植脑死亡
供受体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潘洁郭文治张嘉凯温培豪杨翰胡博文
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药物使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肝衰竭、慢性终末期肝病、肝脏肿瘤等严重肝病最有效的方法。随着临床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升,肝移植手术成功率明显升高;而随着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的规范,免疫抑制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和受体存活时间不断延长。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新发恶性肿瘤、肾功能异常等风险发生率逐渐增高,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长期预后。临床上,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必须充分考虑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与避免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优化免疫治疗方案和诱导免疫耐受是肝移植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对肝移植排斥反应特点、肝移植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现状、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研究前景。
闫鑫史冀华温培豪杜潇潇张水军郭文治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药物免疫耐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