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阳
- 作品数:85 被引量:1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机械工程更多>>
- 成人正视眼前房的形态测量及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Orbcan 系统在眼前房形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30例(6 0只眼)正视眼成人,对其用Orbcan 系统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房角的均值为4 9.348°±4 .798°;上方前房角最窄,下方前房角最宽,上半部前房角比下半部前房角要窄;颞侧前房角稍窄于鼻侧前房角但无统计学意义。前房基底水平径线、前房基底4 5°径线、前房基底垂直径线、前房基底135°径线的均值分别为(10 .86 8±0 .5 1) m m、(10 .914±0 .5 4 1) mm、(11.0 0 2±0 .5 9) mm、(10 .96 4±0 .5 2 5 ) mm ;四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Or-bcan 在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 徐海铭施明光洪朝阳
- 关键词:正视眼前房
- 尸体硬脑膜在验板缺损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睑板缺损常见于眼睑化学伤、热灼伤、挫裂伤及肿瘤切除术后等,严重影响了眼睑功能及外观,并可能导致角膜干燥、角膜溃疡甚至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既往对睑板缺损的修复多采用自体肋软骨或耳软骨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而保存的异体巩膜又存在色素膜残留等缺点,疗效亦不是非常理想。我科采用尸体硬脑膜行睑板缺损修复术,取材方便,手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张静庄池新昌洪朝阳
- 关键词:缺损修复术硬脑膜尸体角膜溃疡严重并发症
- 非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OCT图象分析
- 目的:观察非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正常人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以评价OCT图像特征对非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断价值。
- 赵海岚张静庄赵谨洪朝阳
- 关键词: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OCT图象分析
- 文献传递
- Application of the rebounder tonometer in measur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children
- <正>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mestic rebound tonometer(RBT)in measuring intraocular pressu...
- 郑青青沈婷沈江洪朝阳
- 关键词:IOP
- 文献传递
- 四联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四联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上方3.5mm常规巩膜切口对56例(68眼)白内障合并房角关闭患者行四联手术,并分别于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眼压、滤过泡、房角、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各时点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个月时形成Ⅰ、Ⅱ型滤过泡59眼(86.76%),Ⅲ、Ⅳ型滤过泡9眼(13.24%).术后房角粘连明显改善(P<0.05),≤90°者46眼(67.6%).术后12、24个月患者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45眼(66.2%)及52眼(76.5%),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结论 四联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便捷、可重复和安全的联合手术,不仅能提高患者视力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延长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 王斌吕颂谊洪朝阳瞿佳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难治性青光眼
- 不同方法治疗中浆后对比敏感度损害的临床特点
- 目的: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 (中浆)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改变的临床特点。方...
- 沈婷洪朝阳
- 关键词:中浆
- 文献传递
- 脂肪干细胞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共培养中,兔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角膜基质损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用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ADSCs进行培养,贴壁细胞至3代,评价其多向分化能力。另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基质层组织,用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CSCs,传代至2代后备用。将CSCs及ADSCs(实验组)共培养3d后,与单纯CSCs(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C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金属蛋白酶(MMPs)、胶原相关蛋白水平,评估在体外共培养中ADSCs对CSCs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CSCs数量显著增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CSCs细胞凋亡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MMPs表达水平降低,胶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ADSCs不仅可以促进CSCs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还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在角膜基质损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郑青青沈江沈婷李秋实洪朝阳李文伟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
- 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OCT和电生理检查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将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的OCT形态学检查及视觉电生理视功能检查相结合,探讨该病变黄斑部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35例(40眼)以及同年龄段正常对照20例(40眼),分别设为萎缩组和正常组。对两组分别进行黄斑中心凹的OCT检查及眼电生理检查,眼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①黄斑中心凹水平及垂直神经上皮层厚度:萎缩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暗适应ERG:萎缩组较正常组有b波潜伏期的延长(P<0.05)和a、b波振幅的下降(P<0.05);萎缩组a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Ops振荡电位:萎缩组幅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④P-VEP:萎缩组较正常组(空间频率34′)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振幅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于萎缩型黄斑变性患眼,眼电生理的变化早于OCT变化。这说明,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视功能改变早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改变,对于早期患者可优先选择电生理检查。
- 赵海岚洪朝阳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
- 2015年
- 目的对一个来自浙江省杭州地区的三代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突变分析,以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该家系共10例成员,其中包括4例患者。10例家系成员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接受眼科专科检查及全身检查,以排除存在白内障以外的眼部及全身疾患。10例家系成员各抽取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针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18个基因(CRYAA、CRYAB、CRYBA1、CRYBA2、CRYBA4、CRYBB1、CRYBB2、CRYGC、CRYGD、CRYGS、GJA3、GJA8、MIP、BFSP、HSF4、PITX3、EPHA2、PAX6)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了解这10例家系成员的以上基因是否存在相应的序列。结果临床眼科检查显示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类型为粉尘状白内障。候选基因序列测定显示在CRYAA第1个外显子中第6位碱基发生C→T置换,氨基酸同为天门冬氨酸。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有此改变,而所有的正常家系成员均无此改变。结论CRYAA第1个外显子中第6位碱基发生C→T的同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致病原因。
- 郑青青李文伟沈婷洪朝阳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
- 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分析
-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并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屈光度(-0.50...
- 赵海岚徐海铭洪朝阳
- 关键词:近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