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莲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2007—2016年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7—201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6年云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云南省共报告1 9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57.50%发生在学校。报告事件以一般级别(占85.00%)和未分级事件(占13.27%)为主,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741起),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174起)。每年3—6月(占51.09%)和9—12月(占41.73%)是报告高峰。农村地区发生的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66.09%。小学(占55.64%)和托幼机构(占20.91%)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以农村、小学多发,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 沈秀莲王俊瑛
- 关键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病毒型流行特点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昭通市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指导建议,特对昭通市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的流行特征进行季节性特征分析。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昭通市2014—2017年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别的流行特征。结果检测到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Cox 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分别为216份,182份,294份,分别占57.45%,73.44%,67.11%。M为0.86,说明EV71型手足口病有很强的季节性。经Rayleigh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53,P<0.001)。ā=157°,发病高峰日为5月10日,与未分型类似(5月16日),高峰期为4月21日至6月1日,流行期为4月1日至6月21日。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疫苗产生保护作用的时间段,在高峰期进行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疫苗接种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陈莉华彭霞郑尔达黄甜贾毅晨郝林会沈秀莲何继波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分型
- 2014-2022年中缅边境临沧市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2014—2022年临沧市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恙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沧市2014—2022年的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恙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及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临沧市每年均有恙虫病病例报告,累计报告12 627例,年均发病率为57.50/10万,发病率由2014年的19.23/10万上升至2022年的108.73/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死亡4例,病死率为0.03%。病例以女性患者居多(6 853例、54.27%),而15岁以下患者男性居多(1 880例,占56.24%)。病例主要集中在30~64岁(7 152例、56.64%)和10岁以下(2 676例,21.19%)人群,职业以农民居多(9 073例、71.85%)。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M=0.543),发病高峰集中在7—11月;报告病例数前3位依次为耿马县(2 430例)、永德县(1 872例)和双江县(1 711例),占48.79%;发病率高的前3位依次为双江县(10.50/万)、耿马县(8.95/10万)和沧源县(8.08/10万),时空扫描显示病例主要集中在临沧市中南部和东北部,发病率高的地市由西南向东北扩散。发病到确诊恙虫病的时间是[5(3,8)]d,各年份恙虫病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沧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恙虫病疫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同时,应提升儿童恙虫病的鉴别能力。
- 邓淑珍张丽芳沈秀莲杨平周燕梅
-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 玉溪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区服务的需求等形式变化,现在资源配置状况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 沈秀莲陈晋姜润生
- 关键词:两周患病率就诊率影响因素
- 云南2006—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云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04起,发病15 962例,死亡432例,病死率为2.71%;食物中毒发病高峰集中在6、7月,报告事件数量最多的是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为277起(54.96%),主要为野生蕈中毒;报告发病例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10 580例(66.28%),沙门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为240(47.62%)和110起(21.83%)。结论云南省食物中毒的防控应以降低野生蕈中毒和沙门菌等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家庭和学校。
- 沈秀莲王俊瑛阮元周勤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物
- 一种手足口病用消毒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足口病用消毒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消毒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消毒箱体以及消毒箱体前端铰接的两组箱门,所述消毒箱体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加热仓,所述消毒箱体顶部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风机,且风机的输入端和加热...
- 税铁军付晓庆黄甜沈秀莲罗雪莲
- 云南省2005—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深入探究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05—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JRP)4.9.1.0软件对病例数进行回归统计分析,采用GeoDa1.14.0.0软件对病例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云南省2005—2022年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010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8/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4.51%);男性发病率(39.47/10万)高于女性(32.23/10万);发病年龄以≤3岁组为主(占70.84%);发病季节趋势显著,呈双峰分布;病原学诊断以病毒感染为主(占99.06%);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昆明市(83.27/10万)、玉溪市(67.70/10万)、西双版纳州(63.3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共探测到17个“热点”地区(分布在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州)和22个“冷点”地区(分布在大理州和临沧市);2005—2022年总人群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2022年间男性与女性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发病率在2005—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0~<1岁、1~<2岁组在2019—2022年间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保山市、大理州、迪庆州、红河州、丽江市、怒江州、昭通市7个州(市)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结论2005—2022年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流行趋势变化明显,发病率总体仍呈较高水平,各州(市)应掌握当地疫情发展趋势,探索引起聚集的原因和机制,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沈秀莲何继波黄甜贾豫晨郑尔达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 云南省2013-2022年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3-2022年恙虫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恙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13-2022年的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ArcGIS 10.3软件的可视化技术等,系统研究云南省恙虫病流行及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高风险地区。结果10年间云南省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69246例,死亡19例,年均发病率为14.58/10万,年发病率由2013年的5.95/10万上升至2022年的25.53/10万,呈线性递增趋势(χ_(趋势)^(2)=30.573,P<0.001),病死率为0.036%;发病县(区)从2013年的70个扩增至2022年的97个,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0906例,85.14/10万)、临沧市(13677例,55.67/10万)和保山市(13406例,52.44/10万),年均增长率为17.82%,年均增长率最快的3个州(市)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84.15%)、曲靖市(48.91%)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45.12%);2013年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西、中部,自2019年开始,高发病率地区由西、中部地区逐渐向东南扩散。总体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32.635,P<0.001);0~<5和50~<55岁组人群发病数较多,分别占11.05%和11.19%;职业以农民居多,流行季节仍以夏、秋季为主。报告病例以县(区)级医院报告为主(56.44%),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4 d,医院等级越高发病到确诊的时间越短(H=15.924,P<0.001)。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占96.07%。结论云南省恙虫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由滇西、中部向东南扩散,5、6月病例快速上升,中老年女性农民高发,近几年乡镇卫生院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应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及居民和旅游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 邓淑珍董雪梅沈秀莲周燕梅韩兆梅税铁军
-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
- 云南省2010—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10—2021年云南省报告的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10—2021年流感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10—2021年共报告流感病例85018例,死亡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895/10万。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组的发病人数居多,占52.64%(44752/85018);≥60岁老年人发病数较少,仅占总病例数的7.18%(6101/85018)。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州市分别是德宏州(82.7681/10万)、红河州(37.9560/10万)、迪庆州(34.1800/10万)。云南省2010—2021年报告病例中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16000例,其中流感病毒型别甲型(占50.99%,8158/16000)和乙型(占48.14%,7703/16000)基本持平,混合感染占0.87%(139/16000)。2010—2021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27起,其中乙型流感64起,甲型流感54起,混合型流感9起;每起疫情平均涉及病例69.6例;首发病例的发病日期至暴发疫情的平均报告日期间隔为4.5~10 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集中在12 d(8,19);暴发疫情的发现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518,P<0.05);120起暴发事件发生在学校。结论云南省2010—2021年流感发病高峰为每年11—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儿童和老年人为流感高危人群,学校是流感的高发场所。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以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 沈秀莲郑尔达黄甜贾豫晨何继波彭霞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
- 云南省边境县(市)疾控机构人员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边境县(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人员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6—7月抽取云南省18家边境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星为载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调查对象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常模对比分析。采用描述方法、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表861份,有效率92.2%。云南省边境疾控人员的PSQI平均得分为(8.45±3.72)分,检出睡眠障碍者662人(76.9%),社会支持总平均分为(40.76±9.5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本人是否为独生子女、自测健康状况、每周加班时长和社会支持是疾控人员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云南省边境县(市)疾控人员的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单位应合理安排轮休,为疾控人员提供休息场所,定期举办健康专题讲座,适当开展放松体验培训,以改善疾控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工作状态。
- 沈秀莲王俊瑛
- 关键词:边境地区疾控人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