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志涛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2篇血管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内皮
  • 2篇冠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心病

机构

  • 7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沈志涛
  • 1篇张健
  • 1篇高虹
  • 1篇陈宗伟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40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不但能对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进行有效调节,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沈志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心血管神经症郁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心力衰竭方剂+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7%、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83%、1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心力衰竭方剂+卡维地洛效果更好。
沈志涛
关键词:卡维地洛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心悸
盐酸曲美他嗪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片辅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收的冠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共有15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ET-1)浓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并发心衰患者采取盐酸曲美他嗪片辅助治疗的效果可靠,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明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进而使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有效恢复,患者预后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沈志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血管内皮功能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阵发性房颤组(56例)、持续性房颤组(52例)作为房颤组,同期选择无房颤临床症状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脑钠肽水平以及血清尿酸水平。分析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尿酸以及血清中脑钠肽含量的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以及脑钠肽与房颤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10.5±67.9)μmol/L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313.3±78.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61),而持续性房颤患者血尿酸水平(383.1±73.6)μmol/L较对照组(t=4.19,P〈0.01)和阵发性房颤组(t=4.77,P〈0.01)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299.7±46.5)mg/L以及持续性房颤组(383.1±73.6)mg/L较对照组(37.2±9.5)m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29.10,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水平以及血清中脑钠肽水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对房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沈志涛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脑钠肽心房颤动
氨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的观察与护理
1996年
氨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的观察与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9医院高虹,沈志涛难治性心衰(RHF)病死率极高。数十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从传统的强心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到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给心衰治疗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我院1...
高虹沈志涛
关键词:心力衰竭氨力农药物疗法护理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的治疗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常规组,每组61例。常规组患者生活习惯不变,不予以任何运动训练,而运动组患者则接受为期7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试验前,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血浆内皮素和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7周的训练后,运动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浆内皮素及NO水平均明显低于试验前,且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自身内分泌功能,在降低动态血压的同时,还能够调节血浆内皮素及NO水平,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应用和借鉴力度。
沈志涛张健张成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内皮素一氧化氮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保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配合保元汤加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元汤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保元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6MWD)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血清学指标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运动指数(WMI)、左室间隔厚度(IVS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心功能指标、Galectin-3、炎性因子指标、心室重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6min步行距离、CI、LVEF、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NT-proBNP、Galectin-3、IL-6、hs-CRP、TNF-α、LVEDD、LVESD、LVMI、WMI、IVST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助保元汤加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有利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及Galectin-3水平降低,抑制心室重构进展,患者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陈宗伟沈志涛郑振国杨琦唐明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保元汤心功能半乳糖凝集素3白介素6
基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早发性冠心病患者77例,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空腹静脉采集血样进行血浆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指标检测,对比分析二者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TG与CR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64 2,P=0.00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16.726 6,P=0.0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不同的早发冠心病表型症状进行细化分析,各组对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PL活性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34.895 1,P=0.0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PL活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比并无明显差异(t=1.114 2,P=0.803 7)不具统计学意;通过建立COX回顾模型利用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与C-反应蛋白具有明显的高差值,处于负相关状态(r=-0.274,P=0.007 5);表明吸烟饮酒、高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超标(OR:11.24,95%CI:2.28-27.44,P=0.007 2)以及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低下(OR:6.12,95%CI:1.99-26.68,P=0.013 4)等均属于早发冠心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LPL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相关联,与CRP存在负相关;低LPL活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志涛
关键词:脂蛋白脂酶早发冠心病脂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