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娇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触头
  • 2篇电触头
  • 2篇电阻率
  • 2篇机械合金化
  • 2篇合金
  • 2篇合金化
  • 1篇电沉积
  • 1篇电触头材料
  • 1篇电弧
  • 1篇电弧作用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织构
  • 1篇熔焊
  • 1篇铜基
  • 1篇球磨
  • 1篇球磨法
  • 1篇机械合金化法
  • 1篇溅射
  • 1篇溅射功率
  • 1篇放电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沈娇
  • 4篇唐振方
  • 4篇吉锐
  • 3篇周序乐
  • 1篇李文科

传媒

  • 2篇真空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gCr触头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电触头主要负责接通、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的任务,由于它的特殊作用,电接触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度和使用寿命。在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触头受到电侵蚀是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抗电侵蚀性能强的...
沈娇
关键词:电触头材料机械合金化
文献传递
高能球磨法制备Ag-Cr触头合金
2010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g-Cr合金,研究不同球磨时间对粉末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微观应变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不同转速、相同球磨时间对粉末结构的影响以及合金密度、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机械球磨给予合金粉末足够的能量,就能够让铬固溶在银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着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晶粒逐渐细化、微观应变量逐渐变大,球磨65h时,平均晶粒尺寸为18.40nm,微观应变量为0.14%。烧结温度为850℃时,合金维氏硬度值约达99,密度达9.35g/cm3。
沈娇唐振方吉锐李文科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电触头高能球磨
PI衬底上电沉积Cu薄膜的晶面择优取向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硫酸盐电沉积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电沉积条件下在PI膜表面制备的Cu薄膜的晶面择优取向、平均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沉积层的晶面择优取向受Cu薄膜厚度和电流密度影响,电流密度较小(0.2A/dm2)和较大(3.5~5.5A/dm2)时,电沉积Cu膜分别容易得到(111)和(220)晶面择优取向,较大电流密度有利于晶核的形成,薄膜表面平均颗粒尺寸较小。
吉锐唐振方周序乐沈娇
关键词:电沉积织构电阻率
电弧作用下铜基覆银触头的侵蚀失效机理被引量:3
2009年
由电弧引起的材料转移、熔焊是铜基覆银触头电侵蚀的主要表现,造成触头无法正常工作,使继电器失效,进而影响整个电路的运行.作者模拟了继电器触头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铜基覆银触头在电弧侵蚀中材料转移与熔焊机理.
沈娇唐振方吉锐周序乐
关键词:电弧触头熔焊
氩离子轰击和溅射功率对Cu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PI柔性衬底上制备Cu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四探针测试仪等仪器研究了Ar+轰击时间和溅射功率对薄膜接触角、择优取向、晶粒大小及电阻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随着Ar+轰击时间的延长,接触角减小,轰击时间为3min时,接触角达到最小为45.0°,进一步延长Ar+轰击时间反而会导致接触角增大。Ar+轰击时间由1min增加到3min时,平均晶粒尺寸由16.6nm增加到22.9nm,电阻率从16.2μΩ·cm降低到10.7μΩ·cm。溅射功率从3250W增加到7500W时,〈111〉晶面择优取向增强,Cu膜平均晶粒尺寸由15.1nm增加到17.6nm,电阻率从11.6μΩ·cm降低到7.4μΩ·cm。
周序乐唐振方吉锐沈娇
关键词:磁控溅射溅射功率放电时间电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