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浩 作品数:29 被引量: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梅毒螺旋体感染合并抗NMDA受体脑炎一例 患者,男性,42岁,因"进行性记忆力下降伴幻视、不自主运动2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清TRUST和TPPA阳性及脑脊液VDRL阳性.实验室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检查提示抗NMDA抗体阳性.头颅MRI提示双侧颞叶萎缩,... 汪鸿浩 吴敏仪 潘速跃视神经脊髓炎的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分型 2016年 视神经脊髓炎( NMO)是累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发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积视神经及脊髓。相较于欧洲地区,该疾病在亚洲地区更为流行。与多发性硬化相同,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且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其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 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和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关于多发性硬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研究趋于成熟,而关于其与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对近几年人类白细胞抗原在视神经脊髓炎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目的是更进一步了解NMO潜在的发病机制。 章娅 潘速跃 王冬梅 汪鸿浩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人类白细胞抗原 83例疑似颅内感染病例脑脊液微生物DNA的下一代测序分析 目的 与方法: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疑似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样本中微生物DNA 序列进行分析,通过与数据库中已有微生物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鉴定样本中存在的可疑致... 王胜男 蒋海山 彭郁 宋玮 汪鸿浩 林镇洲 吴永明 王群 谢惠芳 陈金玉 郑卉 方雅秀 谢作善 李伟 李璇 陈映丽 陈霞 潘速跃 胡亚芳关键词:颅内感染 下一代测序 颅内感染后抗NMDA受体脑炎 抗NMDA受体脑炎(anti-NMDA-receptor encephalitis)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2007年被发现.1.70%抗NMDAR脑炎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早期在神经症状出现前有感染症状.2.继发于... 汪鸿浩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2年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免疫系统故障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针对脑白质组织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近年来在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但是HMGB1对MS的作用机制的报道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HMGB1可能成为治疗MS的新靶点。现就HMGB1的结构、来源及信号传导通路,HMGB1在MS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MS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为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封佑琪 陈珊 汪鸿浩 顿玲露 周哲屹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多发性硬化 发病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 新靶点 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酸转移酶水平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n水平.方法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脱髓鞘疾病数据库中调取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77例NMO、MS患者资料及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其血清ALP、GGT水平,探讨其与年龄、病程、发作次数、EDSS评分的关系.结果 NMO组患者血清ALP、GGT水平较MS组及对照组增高,进一步观察发现NMO患者血清ALP水平在病灶活动期时亦高于MS患者,且男性NMO患者血清ALP水平、女性NMO患者血清GGT水平均高于MS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其年龄、发病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ALP、GGT在NMO、MS患者血清中含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 舒崖清 杨渝 胡学强 李盈 汪鸿浩 龙友明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血脑屏障 碱性磷酸酶 谷氨酰转移酶 补肾解毒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法联合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和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补肾解毒法+激素治疗4周,对照组仅使用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ED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同时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FN-γ、IL-17,抑炎因子IL-6、IL-1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67%,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1),说明疗效相当,EDSS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方面,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在细胞因子可见IFN-γ、IL-17降低明显,而抑炎IL-10升高明显(P <0. 05),抑炎因子IL-6在MS初期增高,治疗后有所下降,对应Th1/Th2细胞轴、Th17/Treg细胞轴也呈相应改变。结论:补肾解毒法联合激素治疗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轴、Th17/Treg细胞轴中的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周哲屹 周哲屹 徐宏 徐宏 卢昌均关键词:激素 多发性硬化 细胞因子 步长脑心通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iNOS的调节作用 背景与目的 随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 钟晓南 汪鸿浩 陆正齐 戴永强 胡学强关键词:脑心通 动脉粥样硬化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P0-213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观察 李盈 汪鸿浩 胡学强六味地黄汤通过树突状细胞Notch信号通路调节T细胞分化干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通过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otch信号通路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六味地黄汤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机制。方法采用主动免疫法诱导2D2小鼠EAE模型,采用磁珠分选收集脾脏和淋巴结中CD4^(+)T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C57BL/6(C57)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成熟,分组干预后,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被动注射至C57小鼠体内,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将BMDCs与CD4^(+)T细胞的共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六味地黄汤组、γ分泌酶抑制剂(gamma-secretase inhibitor,GS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DCs的Notch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CD4^(+)T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MAM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DCs的Notch1、Jagged1、MAML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通过BMDCs诱导的CD4^(+)T细胞向Treg分化增多,向Th17分化减少,并改善被动免疫诱导的EAE小鼠症状评分。结论六味地黄汤可通过抑制DCs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减少CD4^(+)T细胞分化,进而缓解EAE残疾症状。 丁月文 钱庭霖 刘祝贺 汪鸿浩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树突状细胞 NOTCH 白细胞分化抗原 六味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