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汉林
- 作品数:28 被引量:3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超级杂交稻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被引量:34
- 2003年
- 报道了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等组合不同播种期试验、不同施氮水平试验、不同移栽密度与叶龄试验、改进的SRI与传统栽培比较试验的主要结果 ,并提出了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优化技术。
- 邹应斌唐启源汪汉林刘龙生敖和军
- 关键词:超级杂交水稻优化技术高产栽培
-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样方定位观测试验总结被引量:1
- 1997年
-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强,有利于高产的形成。②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t/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增产13.04%,增加净产值3384元;比相邻的新飞村9户农民的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高1.830t,高11.28%,平均每公顷净产值高2928元。③样方每公顷纯收入为19661.1元,产投比为4.12,劳动报酬为36.
- 汪汉林赵立武吴福顺文志平
- 关键词:双季稻样方超高产栽培
- 烟田杂交晚稻肥料的合理施用研究
- 2007年
- 以新香优80为材料,研究了烟田杂交晚稻的肥料施用。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施N60kg、K2O 30kg/hm2加烟秆还田)的晚稻产量为7068 kg/hm2,比两种烟农习惯施肥分别高产1831kg/hm2和2021kg/hm2,分别增产35.0%和40.0%。合理施肥节省化肥N50%,N肥产投比为1.37,比两种烟农施肥分别高101%和108%;N肥偏生产力为70.7kg籽粒/kgN,比两种烟农施肥分别高116%和124%。晚稻合理施肥的稻蓟马、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明显比两种烟农施肥轻。
- 汪汉林青先国谢小立苏以荣吴金水
- 关键词:烟田杂交晚稻施肥方法
- 稻田水量转换观测及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对双季稻田水量转换 10年 (1991~ 2 0 0 0年 )定位观测 ,以及模拟不同水源条件的稻田水管理模式 ,解析田间水量转换的 5年 (1998~ 2 0 0 2年 )实验结果表明 ,稻田不同水管理田间水量转换有明显差异 ,常规管理田间耗水量的分配为 :腾发量占总耗水量 1/ 2 ,翻耕整地占 1/ 6 ,植物构成占 1/ 2 1,田间渗漏占 1/ 14 ,其他环境耗水 (维持 )占 1/ 5。长年水层灌溉田间腾发量和维持性环境耗水量偏大 ;耕灌雨养管理翻耕整地和田间渗漏耗水比例过高。水分生产力 (以年度单位面积上每耗水 1mm的产量计为kg/ (mm·hm2 ·a) ) ,稻谷产量 ,长年水层灌溉与常规管水一致 ,为 6 .6 5kg/ (mm·hm2 ·a) ,耕灌雨养处理较低 ,为 6 .13kg/ (mm·hm2 ·a)。群体光合累积效应处理间差异表现与产量差异表现相同 ,早稻差异很小 ,晚稻差异显著。叶片水分生产效率 ,早稻以水层灌溉最大 ,晚稻是常规管理最大 ,耕灌雨养处理早晚稻都较小。
- 汪汉林青先国吴金水谢小立
- 关键词:水量耗水稻田水层
- 东江水库农业生态监测与研究
- 1993年
- 本文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对比及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东江水库区库周主要农业生态因子的实地观测和稻田作物生产实验,初步明确了东江水库形成后,影响库区农业生态的主要因子是气温和湿度,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均以自库岸0~8km的范阳比较明显,8km以外,影响甚微或不受影响。
- 汪汉林
- 关键词:农业生态水库
- 早稻浙9521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现
- 2000年
- 通过两年的试验与示范,明确浙9521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现为:株高88~89cm,主茎总叶数12~13叶,生育期116~117d,千粒重25g;分蘖力中等,叶片直挺,抗性较好;累计示范12hm2,平均产量7.69t/hm2。
- 汪汉林赵立武文志平
- 关键词:早稻试种试验
-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79
- 2006年
-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稻;土壤磷的含量旱地稍高于水田,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水田稍高于旱地.尽管在水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有明显的不同,但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典型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为0.65%~7.24%,平均3.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为0.98%~7.41%,平均3.8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为0.16%~7.54%,平均2.80%.土壤C/N为3.87~17.31,平均9.15;BC/BN为4.06~9.29,平均7.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的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导致了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能够很好地反映洞庭湖区农田土壤碳、氮水平.
- 彭佩钦吴金水黄道友汪汉林唐国勇黄伟生朱奇宏
- 关键词:洞庭湖区
- 早稻旱育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首先是苗床免耕旱整;其次是播种,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提早播种;第三是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解决了一般旱育苗床土层薄、土壤肥力低而造成的秧苗瘦弱问题,所育成的秧苗秧壮、根壮、蘖多,好...
- 汪汉林
- 文献传递
- 春玉米间种春大豆光合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84年
- 1979年以来,我们在桃源县的部分潜育化稻田和黄泥田中,采用玉米—稻或稻—玉米与冬种油菜进行水旱轮作,其效果良好。只是单种玉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前期光饱和,后期光补偿)。因此,我们于1983年在该县茅草街公社观山岭大队进行了本试验。
- 汪汉林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单行春大豆春玉米间作方式
- 改革耕作制度,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体系
- 1981年
- 根据桃源“综考”提出的关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体系的意见,我们所和桃源县于1979年冬,选定了桃源县茅草街公社官山大队第四、第五、第七3个生产队进行改革耕作制度的试验。这个试验遵循的原则和期望达到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建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稳产、高产、省力、低成本的,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有利于农田生态平衡的作物栽培体系。具体途径是将单一化的稻—稻—绿肥三熟制,改为这种三熟制与一季稻—春(秋)旱粮两熟制相结合的水田耕作制,以发挥粮食生产的两个优势。这个试验在1980年度取得初步成效。今年,试验在继续,影响在扩大。
- 金九连汪汉林
- 关键词:双季稻耕作制度农业生产体系三熟制一季稻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