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少锋
- 作品数:72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治疗乳糜漏6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安全性、治疗效果, 以及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60例乳糜漏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乳糜胸37例、乳糜腹10例、乳糜尿4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5例、乳糜胸合并心包积液2例、盆腔乳糜性积液2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均先行淋巴管造影, 而后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术后统计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并进行随访。结果淋巴造影成功55例, 5例患者乳糜池和胸导管未见显影, 造影成功率91.7%。单纯淋巴管造影23例、胸导管栓塞23例、乳糜池胸导管针刺毁损5例、直接淋巴管栓塞4例、胸导管球囊扩张成形5例。治疗后痊愈39例(65.0%)、有效14例(23.3%)、无效7例(11.7%), 总体有效率88.3%(53/60)。并发症发生率8.3%(5/60), 均为轻症并发症。失访患者4例, 完成随访者56例, 随访时长0.5~30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病情复发1例(2.0%, 1/49)、死亡8例。结论介入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并发症低。根据淋巴造影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 合理可行, 疗效良好。
- 周文丁鹏绪刘超水少锋徐苗王玲闫磊韩新巍
-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乳糜漏淋巴造影
- 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 2018年
- 目的探讨建立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0条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每条均在双侧颈动脉建模,每组建立10枚模型。A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胰弹性蛋白酶消化诱导,B组采用静脉囊移植法。以建模后4周造影显示模型最大直径/正常颈动脉直径≥1.5,认为模型建立成功,对比梭形动脉瘤模型成功率。结果A组1支血管破裂,剔出实验。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和100%。4周血管造影随访显示A组建模成功2例,B组10例。建模的成功率分别为20%和100%。结论静脉囊移植法建立的梭形动脉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球囊扩张联合胰弹性蛋白酶消化诱导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
- 闫磊郭栋李治国任红瑞董阳水少锋
- 关键词:胰弹性蛋白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重型单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总结重型单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估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7例以颅内高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重型单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依据患者手术前后闭塞静脉窦内血流复通、压力降低程度及神经症状改善情况评价近期疗效,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术后临床随访及6~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价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结果:(1)术前头颅MRI和(或)CT显示患者脑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以患侧为著,同时闭塞的横窦、乙状窦内可见混杂信号/密度影,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静脉性脑梗死或梗死后脑出血表现;MRV、CTV和DSA显示患侧横窦、乙状窦显影较差或完全闭塞而对侧显影正常,闭塞的静脉窦机械开通后其内可见明显的血栓充盈缺损影。(2)术后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内血流均得到复通,闭塞段压力梯度差由术前的(16.6±3.3) mmHg降至术后的(2.8±0.8) mmHg。出院前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30例、1分5例、2分1例和3分1例],2例患者遗留单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分别为Ⅲ级和Ⅳ级)。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9.6±3.0)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无新发神经系统相关症状(mRS评分0分30例、1分6例、2分1例)。34例患者获得MRV或DSA随访,28例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完全再通,6例患者部分再通,均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复发。结论:重型单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可致局部颅内静脉内血液瘀滞,进而引起"静脉窦区域性压力增高",表现为单侧脑组织肿胀甚至静脉性脑梗死或梗死后脑出血等影像学改变。早期诊断并积极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显著改�
- 李腾飞田奇史帅龙杨杰王晔陈振冉云彩文宝红郭栋水少锋韩新巍李晓马骥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横窦乙状窦血管内介入治疗影像学特征
- 球囊扩张成型与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型与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例经DSA检查证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颅内静脉窦内球囊扩张成型及取栓手术,使静脉窦即时再通,术后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 2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血栓患者,微导管与微导丝配合,逆行进至上矢状窦中前1/3处,直径5mm球囊沿微导丝进至该处。充盈球囊,透视监视下回拉球囊,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30.3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再发者。结论颅内静脉窦球囊扩张成型与取栓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水少锋李腾飞郭栋马骥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取栓
- 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9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例为急性上消化道血,2例伴便血。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导管超选胃冠状静脉,造影确认胃冠状静脉为离肝性血流,将栓塞剂海藻酸钠经导管注入胃冠状静脉,颗粒栓塞剂栓塞胃冠状静脉扩张迂曲的血管床,必要时胃冠状静脉主干以钢圈栓塞加固。结果9例栓塞后胃冠状静脉闭塞,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结论经皮肝穿肝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对肝硬变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创伤较小、止血效果确切。
- 水少锋韩新巍丁鹏绪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栓塞
- 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评价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采用侧侧吻合的方法制作12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镁合金覆膜支架在透视下置入颈动脉海绵窦瘘处。分别在支架植入后3、6、12个月,通过造影随访来评价覆膜支架的封堵性能。结果所有12只颈动脉海绵窦瘘均制作成功,术后3 d可见明显眼球搏动、突出,结膜充血外翻。覆膜支架成功置入10只,成功率为83%(10/12)。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消失,无内瘘发生。结论采用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的方法制作兔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可行,镁合金覆膜支架是封堵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 闫磊郭栋李治国董阳水少锋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镁合金覆膜支架
- 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支架压迫性气道狭窄
- 目的:探讨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支架压迫致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根据胸部SCT纵隔窗显示气道狭窄的程度、位置,个体化的选择气道内支架的类型和规格.X线监视下,对39例食管支架压迫性气道狭窄患者置入气道内支架.结果:39枚...
- HAN Xin-wei韩新巍SI Jiang-tao司江涛WU Gang吴刚水少锋王艳丽马骥任建庄
- 关键词:病例分析
- 替罗非班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手术效果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实施血管再通术动脉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动脉灌注,并于术后微量泵入替罗非班,直至患者病情初步稳定。治疗1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运动、视野、眼球运动、语言、意识、共济运动以及感觉等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评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脑疝及短暂性脑部缺血发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视野、眼球运动、语言、意识、共济运动及感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43.55%),有效22例(35.48%),无效13例(20.97%),总有效率为79.03%(49/62);观察组患者显效34例(54.84%),有效26例(41.93%),无效2例(3.23%),总有效率为96.77%(60/6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26,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患者发生高灌注脑病2例(3.23%)、颅内出血3例(4.84%)、短暂性脑部缺血发作1例(1.61%)、脑疝2例(3.23%),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8/62);观察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1例(1.61%),脑疝1例(1.61%),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652,P<0.05)。结论血管再通手术中添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孟庆军王朝刚水少锋
-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源性脑栓塞血管再通手术疗效
- PGLA生物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
- 2009年
-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PGLA生物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新型PGLA生物弹簧圈对46例脑动脉瘤患者,46个脑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首先使用适当的3D弹簧圈在瘤囊内构筑框架,之后继续填塞至瘤囊内无对比剂充盈为止。结果动脉瘤直径〈6mm24个,6~15mm22个,46个动脉瘤共填塞126个PGLA生物弹簧圈。全部病例栓塞至瘤囊内无对比剂充盈,作为栓塞终点。结论PGLA生物弹簧圈为螺旋形铂金圈,其波浪形镍钛合金丝芯上缠绕PGLA微丝,微丝与血液接触的表面积最大化,微丝的网格效应造成血流阻滞,二者共同作用,加速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瘤愈合。
- 水少锋
- 关键词:脑动脉瘤栓塞血管内治疗
- 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介入治疗的32例(67枚)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微导管穿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栓塞11例;微导管先置入动脉瘤腔后释放支架进行栓塞12例;支架半释放法栓塞4例;密网支架置入覆盖动脉瘤颈5例。67枚动脉瘤中,55枚采用支架辅助栓塞;1枚在处理临近眼动脉段动脉瘤时以支架覆盖;11枚行密网支架覆盖瘤颈。结果术后即时造影证实支架辅助栓塞55枚中,Raymond分级Ⅰ级49枚,Ⅱ级6枚;5例11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术后即时造影均显示动脉瘤内血流减缓,造影剂滞留。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部分弹簧圈突出于支架内1例,支架置入后打开不全2例。30例共63枚动脉瘤进行3~6个月(平均3.4个月)造影随访;49枚完全栓塞的动脉瘤中,46枚没有变化,3枚瘤颈区少量显影。6枚近全栓塞动脉瘤中,3枚转为完全栓塞,3枚没变化;1枚仅支架覆盖的眼动脉段小动脉瘤形态无变化;3例共7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复查造影显示瘤体显影减小,造影剂明显滞留;2例共4枚动脉瘤密网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尚未复查。30例术后临床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3例,1分5例,2分2例;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结论根据载瘤血管及多发动脉瘤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近期随访均可取得较高的动脉瘤栓塞率及较好的临床预后。
- 李治国水少锋韩新巍闫磊马骥郭栋李腾飞袁慧锋
- 关键词:颅内多发动脉瘤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