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年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超声无皂乳液制备BA/ST/AM三元共聚纳米粒子
- 本文在BA/AM超声无皂共聚的基础上,引入硬性的苯乙烯分子,制备三元共聚纳米粒子,同时研究了超声强度,超声作用时间,介质温度,N<,2>速率,无机盐浓度等因素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殷年伟陈克强康维
- 关键词:三元共聚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
- 文献传递
- 超声无皂BA/AM/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被引量:6
- 2004年
- 将超声波辐照技术引入到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酰胺(AM)/纳米SiO2复合材料。粒径及粒径分布测试表明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在400nm~500nm之间;反应过程中粒径经历了从小到大,然后又变小的过程;当超声输出功率为450W时,平均粒径最小,粒径分布也最窄;随着体系中丙烯酰胺(AM)含量的提高,粒径变小,粒径分布也变窄。
- 殷年伟陈克强卢新安
- 关键词:超声辐照无皂乳液聚合复合乳液粒径
- 超声辐照下BA/AM体系的无皂乳液聚合被引量:13
- 2003年
- 采用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酰胺(AM)超声无皂乳液共聚合,在不加入引发剂的情况下,合成了BA/AM乳液共聚物。研究了超声波强度,无机盐浓度,环境温度等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超声波强度下乳液粒径的分布。同时还作了乳液粒子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450W超声强度时,所得乳液粒径最小,可达160n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核层为丙烯酸丁酯的均聚物。
- 殷年伟陈克强
- 关键词: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
- 超声无皂乳液聚合制备BA/St/AM三元共聚物乳胶粒及其聚合机理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将超声技术引入到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中,在不加入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情况下,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三元共聚纳米乳胶粒.研究了不同超声时间对单体转化率、乳胶粒粒径以及乳液粘度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超声无皂乳液聚合机理,认为AM在聚合过程中起到了引发和稳定的作用.TEM照片表明,乳胶粒直径大约在80nm左右,FTIR及DSC分析表明产物为三元共聚物,而不是共混物.
- 殷年伟陈克强康维
-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
- 超声无皂乳液制备BA/ST/AM三元共聚纳米粒子
- <正> 传统乳液聚合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中,然而,由于乳液聚合产物中残留有乳化剂,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纯度与性能;此外,乳化剂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其应...
- 殷年伟陈克强康维
- 文献传递
- 超声辐照下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无皂乳液共聚及与无机纳米材料复合的研究
- 本文将超声辐照新技术引入到无皂乳液聚合中,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发展了一种新的聚合物制备技术——超声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利用该技术,在不加入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情况下,成功合成了BA/AM共聚物、以及BA/AM/ST、BA/...
- 殷年伟
-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无机纳米材料
- 超声波无皂乳液制备BA/AM/纳米SiO_2复合材料被引量:12
- 2004年
- 将超声波辐照技术引入到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通过超声产生的分散、活化及引发等作用实现纳米粒子分散的同时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酰胺(AM)/纳米SiO2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丙烯酸丁酯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生成的乳液分散稳定性好。FT-IR及TEM证实了聚合物对纳米粒子的包裹。研究了超声波强度、超声辐照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超声波强度,延长超声辐照时间以及提高丙烯酰胺在单体配比中的含量,均能提高单体转化率和聚合反应速度。
- 殷年伟陈克强卢新安
- 关键词:无皂乳液丙烯酸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