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晨初

作品数:31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儿童
  • 11篇肺炎
  • 9篇支气管
  • 8篇气管
  • 5篇哮喘
  • 4篇支气管镜
  • 4篇支原体肺炎
  • 4篇气管镜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心脏
  • 4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肺炎支原体
  • 4篇肺炎支原体肺...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气道正压
  • 3篇误诊

机构

  • 30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30篇段晨初
  • 19篇张中平
  • 12篇甄立娜
  • 12篇吴会芳
  • 12篇吴晓杰
  • 8篇张景丽
  • 8篇刘晓娟
  • 5篇刘新锋
  • 3篇甄丽娜
  • 3篇刘玲
  • 3篇张英谦
  • 3篇刘丽君
  • 2篇郝淑青
  • 2篇张东风
  • 2篇谷疆蓉
  • 2篇刘新峰
  • 1篇赵德运
  • 1篇戴兰芬
  • 1篇孙军锋
  • 1篇牛波

传媒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A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B组),以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为支气管激发剂,使用Astograph气道过敏反应测定仪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基础呼吸阻力(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最小诱发累积剂量或反应阈值(Dmin)、Rrs升高到基础水平115%所需氯醋甲胆碱的累积剂量(PD15)、传导率下降斜率(SGrs)],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min与PD15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min、PD15对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判断效能。结果B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Dmin、PD15高于A组,SGrs低于A组(P均<0.05),两组Rrs cont、Grs con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in与PD15呈正相关(r=0.68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min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95%CI为0.966~1.000,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41 U,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93.3%;PD15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AUC为0.921(95%CI为0.869~0.973,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5.86 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6.7%。结论典型支气管哮喘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更强,Dmin≤3.41 U、PD15≤5.86 U可作为鉴别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界值。
张腾腾王海燕张英谦段晨初甄立娜刘新锋
关键词: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小儿川崎病实施NT-proBNP、CRP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实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诊断,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急性期患儿20例为急性期组、川崎病恢复期患儿20例为恢复期组,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NT-proBNP和CRP水平,再将川崎病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并比较其NT-proBNP、CRP水平。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急性期组又明显高于恢复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组病变检测中发现,有病变患儿的WBC、PLT、CRP水平高于无病变患儿(P<0.05),但NT-proBNP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川崎病急性期组中的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实施NT-proBNP、CRP检测,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程度,可作为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指导,两者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对川崎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甄立娜赵德育段晨初康军聪张中平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NT-PROBNPCRP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将80例小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中在治疗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效果和BiPAP的治疗效果相近。
段晨初甄立娜张中平
关键词:小儿肺炎呼吸衰竭
基因突变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发真菌性肺炎误诊误治1例被引量:1
2023年
1病例资料患儿,女性,7岁,“发热16天,咳嗽8天”入院。16天前发热,体温最高38.4℃,每天1~4次热峰,8天前咳嗽,咳嗽不剧烈,有痰,当地治疗,症状无好转,1天前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实变,转入我院。患儿系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0 kg。既往史:患儿5月龄时患坏死性肠炎,术后出现了左下肢及左足严重感染,左下肢遗留多处疤痕(图1),导致左足第二足趾远端趾骨坏死脱落(图2);反复腹泻、呼吸道感染病史。否认遗传病、传染病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反应好,龋齿严重(图3),右肺上叶触诊语颤增强,叩浊音,听诊呼吸音稍低,余查体未见异常。
张景丽段晨初吴晓杰张中平赵越
关键词:基因诊断真菌性肺炎
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心功能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心功能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川崎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病程第5 d开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A组为2 g·kg^-1·d^-1单剂,B组为1 g·kg^-1·d^-1单剂,C组为0.4 g·kg^-1·d^-1连用5 d。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指标、心功能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B组为93.33%,均明显高于C组的73.33%(χ^2/P=8.907/0.044),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手足发硬、颈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F/P=23.129/0.000、34.750/0.000、30.728/0.000、18.517/0.000),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TNF-α、CRP及IL-6均显著下降,且A组与B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C组(F/P=16.243/0.000、3.193/0.046、5.262/0.001),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BNP、h-FAB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A组与B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C组(F/P=6.331/0.003、4.881/0.010),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 g·kg^-1·d^-1与1 g·kg^-1·d^-1单次给药疗效相当,均优于0.4 g·kg^-1·d^-1连用5 d,可明显提高川崎病患儿疗效,加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标志物指标。建议剂量为1 g·kg^-1·d^-1。
甄立娜段晨初吴晓杰张腾腾张中平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给药方案川崎病临床疗效心功能
支气管镜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及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治疗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并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伴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支气管镜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实验室指标变化,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肺部实变吸收面积变化。根据观察组患儿预后是否并发支气管黏液栓,将其分为黏液栓组(n=44)和非黏液栓组(n=90)2个亚组。对支气管镜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支气管黏液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热程以及肺部实变吸收面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支气管黏液栓的危险因素是血栓素B2高、D-二聚体高、热程长、有胸腔积液以及年龄大(P值均<0.05)。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栓素B2和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02、0.816。结论支气管镜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黏液栓与其血栓素B2高、D-二聚体高、热程长、有胸腔积液以及年龄大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吴会芳张景丽刘晓娟吴晓杰张中平段晨初
关键词:支气管镜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47
2014年
目的评价文献中运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心律平和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时限定为2000年1月~2014年7月。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客观质量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药物静脉注射给药,2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CI:1.25~2.26,P<0.0001);药物口服给药,2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9,95%CI:1.09~2.03,P=0.01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62~1.16,P>0.05)。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率失常的疗效优于心律平,但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并不增加。
段晨初谷疆蓉甄丽娜刘育
关键词:心律平胺碘酮心律失常META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慢性肺炎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 bronchoscopy,BFS)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在儿童慢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肺炎患儿136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6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BFS行BAL治疗的6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记录观察组患儿BFS结果与肺泡灌洗液病原检测结果。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监测BFS行BAL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8例行BFS的患儿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内膜炎症,其中气道发育异常11例。观察组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痰培养阳性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酸碱度(power of hydrogen,pH)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BFS行BAL治疗过程中出现经皮血氧饱和度降低4例,支气管黏膜出血6例,但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应用BFS行BAL治疗对儿童慢性肺炎的病因诊断、病原体检测及治疗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儿耐受性较好。
吴会芳张景丽刘晓娟刘新锋张中平段晨初
关键词:肺炎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联合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哮喘预测指数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试验与哮喘预测指数(API)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哮喘组)与支气管肺炎患儿45例(肺炎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呼气流速峰值到达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TPTEF/TE)、呼气流速峰值呼气容积与呼气容积的比值(VPTEF/VE)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率。结果哮喘组患儿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与API阳性率分别为77.78%(35/45)与84.44%(38/45),肺炎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与API阳性率分别为17.78%(8/45)与15.56%(7/45);哮喘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与AP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炎组(P<0.05)。急性期哮喘组患儿的VT为(5.97±1.26)ml/kg、TPTEF/TE为(24.63±3.46)%,VPTEF/VE为(25.17±4.96)%;肺炎组患儿VT/kg为(6.08±1.24)ml/kg、TPTEF/TE为(25.11±3.24)%,VPTEF/VE为(25.87±4.29)%;哮喘组患儿急性期的VT/kg、TPTEF/TE、VPTEF/VE指标与肺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哮喘组患儿的VT/kg为(6.48±1.26)ml/kg,TPTEF/TE为(26.07±4.24)%,VPTEF/VE为(26.88±3.23)%;肺炎组患儿VT/kg为(8.34±1.12)ml/kg,TPTEF/TE为(30.24±2.71)%,VPTEF/VE为(31.48±2.19)%;哮喘组患儿缓解期的VT/kg、TPTEF/TE、VPTEF/VE均明显低于肺炎组(P<0.05)。结论在儿童哮喘患者临床诊断中,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及API均有明显的作用,对哮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晓娟段晨初张中平刘新峰戴兰芬吴会芳张腾腾甄丽娜吴晓杰
关键词:儿童哮喘潮气呼吸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
11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childhood bronchial asthma,CBA)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随诊的CBA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CB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1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CBA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B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过敏史、肥胖、营养不良、早产、低体重、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婴幼儿抗生素应用史、父母哮喘史、父母过敏史、父母吸烟史、毛绒玩具、住宅铺设地毯及被褥晾晒较少均是CBA发病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过敏史(OR=1.992)、早产(OR=2.770)、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2.452)、婴幼儿抗生素应用史(OR=3.105)、父母哮喘史(OR=2.333)、父母吸烟史(OR=3.480)、毛绒玩具(OR=2.625)及被褥晾晒较少(OR=3.013)是CBA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BA是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孙军锋王亚坤段晨初王宜静刘维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LOGISTIC回归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