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锐
- 作品数:51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3例诊疗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梁锐罗林
- 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GUSS)、预后评分(GOS)、生活质量评分予以对比,评估治疗效果,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USS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USS评分、GO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增强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可予以推广。
- 刘卫兵梁锐帅记焱唐尤佳方富谢欣
-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吞咽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并发症
- 六血管造影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六血管造影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50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六血管造影术。结果50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2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动静脉畸形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造影结果为阴性12例。结论六血管造影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淦作松倪修红唐尤佳刘俊杨枫罗林梁锐
-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
-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3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43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成功栓塞43个动脉瘤,动脉瘤腔100%闭塞35例,95%闭塞5例,90%闭塞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39例术后随访6个月一3年,未发现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梁锐唐尤佳高翔张国锋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
- 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运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转运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S患者。本院于2023年4月起开展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将2022年7月—2023年3月入院的患者纳入B组,将2023年4—12月入院的患者纳入A组,各43例。比较两组急救效果、转运相关并发症、预后情况、生活质量。结果:A组院外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1 d,两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急救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急救前,且A组C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30 d,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项评分均高于急救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可显著提升HS患者急救效果,且能减少转运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 徐文华吴维蒲徐友丽江金文方富刘永春董逸群梁锐
-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预警机制预后转运
- 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行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对照组行传统常规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指标(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置管位置、引流管置管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位置良好率、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损伤脑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精确地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梁锐方富吴维蒲
- 关键词:神经导航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30例,早期组于术后4~7 d进行神经康复治疗,晚期组于术后1~2周行神经康复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卧床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时间、预后。结果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晚期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术后晚期神经康复治疗好。
- 刘卫兵梁锐帅记焱江金文方富谢欣张先斌
- 关键词:神经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aSAH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患者40例(38.5%),预后不良组患者64例(61.5%)。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Graeb评分、第四脑室铸型发生率及Fisher分级均偏低,血钾含量偏高,血糖含量偏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3.470,95%CI:2.177~83.347,P=0.005)、Fisher分级(OR=6.649,95%CI:1.141~38.736,P=0.035)、保守治疗(OR=6.348,95%CI:1.048~38.742,P=0.044)、入院时平均动脉压(OR=29.721,95%CI:3.177~278.012,P=0.003)、血钾(OR=5.296,95%CI:1.138~24.653,P=0.034)、第四脑室铸型(OR=9.855,95%CI:1.785~51.456,P=0.008)、慢性脑积水(OR=19.298,95%CI:3.294~113.069,P=0.001)是影响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高龄、Fisher分级较高、平均动脉压偏高、血钾含量偏低、存在第四脑室铸型及慢性脑积水的重症保守治疗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 张国锋冷巧云刘慧张心勇曹志刘卫兵梁锐胡利福江文曲唐尤佳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适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2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CT引导定向血肿清除术和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碎吸术的治疗经验。结果442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评分评定疗效分为:5分4例,4分149例,3分275例,2分1例,1分1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积极有效方法,要根据具体的病人年龄和脑出血部位、形态、出血量、病情轻重、脑萎缩状况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
- 杨枫梁锐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
- 脑室积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室积血(IVH)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合并IVH的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检查之后治疗动脉瘤,计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总量评分与IVH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将60例患者按照预后水平分为预后良好组(mRS分级为0~2级,n=42)和预后较差组(mRS分级为3~6级,n=1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H总量评分、IVH体积对合并IVH的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的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SAH总量评分与IVH体积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总量评分和IVH体积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676和0.702,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823,95%CI=0.710~0.935,P<0.001)。结论预后良好的合并IVH的aSAH患者,其SAH总量评分与IVH体积均低于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可通过SAH总量评分与IVH体积联合检测,来提高对疾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
- 梁锐张国锋唐尤佳
- 关键词:脑室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