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蔓逸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房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左心
  • 2篇奥沙利铂
  • 1篇单腔
  • 1篇单腔起搏
  • 1篇单腔起搏器
  • 1篇毒性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治疗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压
  • 1篇右室
  • 1篇源性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机构

  • 3篇广东省普宁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梁蔓逸
  • 3篇张利东
  • 2篇张晓华
  • 2篇匡政宇
  • 2篇陈俊贤
  • 1篇张晓霞
  • 1篇赖树初
  • 1篇王超群
  • 1篇陈俊贤
  • 1篇庄泽锴
  • 1篇张桌敏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开放对左心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右心室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功能开放对左心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成功置入永久单腔心脏起搏器,随机分为睡眠功能开放组及未开放,分别在植入后出院前、1年、2年时随访时,测定右室起搏比率,24h总心搏数及心房颤动(AF)发生率,左心房内径(LAD)。结果:两组的右室起搏比率比较、在刚植入时24h总心搏数比较和A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及2年时总心搏数比较、A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变化: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频率功能开放可减少右室起搏数量,延缓左心房扩大,减少AF的发生。
匡政宇李建新梁蔓逸陈俊贤张桌敏张晓华
关键词:左心房
缬沙坦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压、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心电图ST段下移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俊贤陈乐鸿梁蔓逸张利东王超群庄泽锴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单腔起搏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心房纤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例持续性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置入永久单腔心脏起搏器,根据右室起搏比率(Vp%)是否≥40%分为两组,病例组(Vp%≥40%)及对照组(Vp%<40%)。分别在出院前、1年、2年时随访,测定右室起搏比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在出院前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AD在1年及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病例组的LAD变化趋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出院前与术后1年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1年与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年时的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变化趋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VEF的出院前、术后1年、2年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1年、2年时LVEF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起搏比率≥40%对于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引起LAD,LVEDD扩大,LVEF下降。
匡政宇张晓霞赖树初陈俊贤梁蔓逸张晓华
关键词:起搏器心房纤颤左心功能
葡萄糖酸钙联合硫酸镁预防奥沙利铂在结直肠癌患者神经毒性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钙与硫酸镁联合用于预防奥沙利铂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一采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化疗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采用奥沙利铂治疗患者预防性采用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能起到较好的预防神经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对其加强相关研究。
张利东梁蔓逸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奥沙利铂结直肠癌神经毒性
改良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改良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效果。方法 120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8.33%,略高于对照组的3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上,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毒副作用的分级上,观察组患者各项毒副作用中的Ⅲ+Ⅳ级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化疗方案的耐受力,值得推广应用。
张利东梁蔓逸
关键词:奥沙利铂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