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滨海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结果的对比分析 2013年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胸部明显外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X线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技术的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肋骨骨折46例,检出率82.1%,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54例,检出率96.4%,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并发症及合并骨折为89.4%,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比X线检查更准确,可防止漏诊,明确定位,发现肋骨骨折后的并发症及合并其它骨折情况也有优势。 王宝寅 梁祝红关键词:X线平片 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的常见肿瘤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大多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如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但对患者进行诊断方法选择时,需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诊断准确率、诊断费用等。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梁祝红 杜春华关键词:脑动脉瘤 造影成像 肿瘤疾病 颈内动脉 WILLIS 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92例,对所有患者行MSCTA检查以及采用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与评估,观察不同动脉狭窄程度与不同ABCD2评分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中度动脉狭窄患者在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ABCD2评分低危组与中危组患者在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5);MSCTA联合ABCD2评分预测脑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MSCTA与ABCD2评分(P<0.05)。结论 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陈娟 杜春华 陶景山 梁祝红 刘德胜 许虎成关键词:MSCTA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100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查出121个病灶,其中动脉期检出率为90.16%,门脉期检出率为77.04%,延时期检出率为82.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图像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筛查小肝癌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梁祝红 郭巍巍关键词:小肝癌 肝硬化 低剂量MD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低剂量MDCT对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滨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检查肺癌高危人群8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剂量,另一组为低剂量,采集影像资料,对图像信噪比,病灶数目、良恶性判断、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MDCT对病灶细节及病灶的数目显示方面,与常规剂量MDCT没有明显区别,而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明显低于常规剂量MDCT。结论低剂量MDCT对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 韩峰 陶景山 刘斌 李成相 梁祝红关键词:高危人群 早期肺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 螺旋CT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的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tomography,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12例SFTP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术前均接受MS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0例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分析总结SFTP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2例SFTP患者MS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其中91.7%(11例)良性,8.3%(1例)恶性;66.7%(8例)为胸部单发巨大肿块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晰光整;33.3%(4例)为胸壁结节状肿块占位性病变。肿块直径为:2.0~12.5 cm,平均(8.6±4.5)cm;其中58.3%(7例)的肿块密度均匀,41.7%(5例)的肿块密度不均匀。25%(3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MSCT增强扫描:25%(3例)表现为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细胞核呈长梭形,少数可见核分裂象,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肿瘤内可见坏死,部分肿块可见丰富的血管。vimentin、CD34均为阳性。结论:MSCT平扫+增强检查可清晰显示SFTP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术前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梁祝红 朱克 韩峰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多层螺旋CT 2型糖尿病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颈动脉CTA对颈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DM组),35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DM组)行颈动脉CTA成像及工作站后处理,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DM组颈动脉中发现斑块56支血管轻度狭窄39支,中度13支,重度5支,稳定斑块35处,不稳定斑块42处;NDM组发现斑块48支血管,轻度狭窄44支,稳定斑块40处,不稳定斑块23处,中度4支。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2型糖尿病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娟 杜春华 李成相 刘德胜 许虎城 梁祝红关键词:2型糖尿病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 斑块 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A对TIA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153例,就诊后行ABCD2评分和CTA检查,入院1、2、7d检查MR,评估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53例中,依据ABCD2评分标准,低危50例,中危59例,高危44例;TIA发病1、2、7d,低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0%、2.0%、8.0%;中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5%、16.9%、27.1%;高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34.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头颈部CTA,颈部血管轻度狭窄65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1例;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低危患者(P<0.05)。结论联合应用ABCD2和头颈部CTA可以提高预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 杜春华 陈娟 梁祝红 刘德胜 许虎成关键词: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CT成像在部分老年高危患者胆道结石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联合CT成像与常规CT成像对部分老年高危胆道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检出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部分老年高危胆道结石患者,共60例,临床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尿毒症等多种高危基础疾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不同的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0例患者,参照组应用CT成像进行检查,研究组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CT成像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结石检出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阳性结果分别为63.33%、83.33%,参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参照组结石检出率为56.67%,明显低于研究组93.33%(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CT成像,对部分老年高危胆道结石患者进行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沈玉彩 徐尉华 李成相 梁祝红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多排螺旋CT成像探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S)的多排螺旋CT(MSCT)成像特点,以DSA成像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诊断不同类型A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HC合并APS患者的MSCT和DSA资料,将APS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分析不同类型APS的MSCT和DSA成像特点,以DSA为金标准观察MSCT对不同类型APS的诊断率。结果 45例PHC患者均经DSA造影明确合并APS,中央型17例、周围型23例、弥漫型5例。MSCT共检出APS 36例,阳性率为80.0%(36/45),其中中央型100.0%(17/17)、周围型65.2%(15/23)、弥漫型80.0%(4/5)。MSCT对中央型APS检出率与DSA相当,对弥漫型APS的检出率稍差,而对周围型APS的检出率明显不及DSA。结论 PHC合并APS具有特征性的MSCT及DSA表现,MSCT可准确地评价中央型及弥漫型APS,但在评价周围型APS方面较DSA仍有一定差距。 梁祝红 李成相 宗敏关键词: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