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爱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移植
  • 2篇术后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死亡
  • 1篇心脏死亡器官...
  • 1篇休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血型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治疗
  • 1篇血症
  • 1篇移植病人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机构

  • 9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李超
  • 9篇梁爱君
  • 8篇李志伟
  • 5篇王胤佳
  • 5篇张睿
  • 5篇马继韬
  • 4篇董权
  • 4篇周志刚
  • 1篇钱传云
  • 1篇陈娟
  • 1篇武晓玲
  • 1篇李立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移植病人的真菌预防进展
2011年
肝移植手术经历40余年,已从一种令人困惑的实验方法发展成为被广泛接受、日趋成熟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随着外科技术、医疗管理水平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进步,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逐年改善,一年生存率从1985年的34%提高到近年的87.7%.但肝移植后感染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真菌感染,其发生率7-42%,而其导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病毒及细菌,其中念珠菌的死亡率为30-50%,曲霉的死亡率达到65-90%[1,2],预后极差.因此,真菌感染的预防,特别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成为肝移植患者早期术后管理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外多个移植中心都进行了有关真菌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标准.现就真菌预防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预防真菌感染,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率构建平台.
梁爱君李超钱传云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感染
美罗培南治疗革兰氏阴性菌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王胤佳李超李志伟马继韬董权梁爱君周志刚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肺炎美罗培南革兰氏阴性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外科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外科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ICU手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按入选原则,39例随机分为感染性集束化治疗组,20例(A组)和感染性集束化治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9例(B组),2组患者均采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结果 2组患者有相似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参数,入科治疗6hA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较B组:心脏指数CI低,肺小动脉嵌顿压PAWP高,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低,氧输送DaO2低,血乳酸Lac高,差异显著,P<0.05;48h前述指标差异性消失,但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需求量在6h及48hA组大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发现2组间入科时hs-CTnT均>0.014ug/L,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第2天5天A组hs-CTnT持续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2组间ICU病死率及28d住院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感染集束化治疗策略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感染性心功能抑制,提高心输出量及氧输送,减轻感染性心肌损伤保护心脏,减少儿茶酚胺的需求量。
张睿李超李志伟梁爱君武晓玲董权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参芪扶正注射液
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新型策略临床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新型策略运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型不相容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4例临床资料,4例均为成人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3例AB型供给O型,1例AB型RH(+)供给A型RH(-)。采用术前设定的围术期新策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包括四联免疫抑制剂、选择性血浆置换、术后输注免疫球蛋白和前列腺素E1、术中切脾、降阶梯策略预防及治疗术后感染。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3天发生抗体介导的超急性排异反应,经血浆置换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治愈;2例发生急性肾功衰,经床旁血液净化治愈;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感染并治愈,全部存活出院,随诊2~10个月,肝肾功正常。结论采用四联免疫抑制剂﹑术中切出脾脏﹑选择性血浆置换,输注免疫球蛋白及脂质体前列腺素E1及降阶梯抗感染治疗新策略,也许是提高跨血型肝移植成功率的有效办法之一。
李志伟李超马继韬陈娟王胤佳周志刚梁爱君
关键词:肝移植ABO血型系统RH-HR血型系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的几点认识被引量:3
2010年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危重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神经系统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胆碱酯酶磷脂化,无法水解乙酰胆碱,导致乙酰胆碱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但目前对毒物的清除(包括胃肠道及血液内),对抗胆碱酯酶蓄积、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的药物使用,机械通气等关键问题认识不充分,基层医院死亡率仍高。现就上述问题结合本科救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有所帮助。
梁爱君李超李志伟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我院ICU的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钠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血清钠纠正速度、体温、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心率、体温下降,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24h后血清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47.7±3.5mmol/L vs 165.4±8.5mmol/L,P<0.01)。14例好转(伴意识障碍),3例放弃治疗,15例因并发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结论:CBP治疗能稳定患者内环境,平稳有效地纠正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安全性好,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应尽早实施。
李志伟李超张睿梁爱君马继韬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高钠血症重型颅脑外伤
危重病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的应用
目的:解决危重病患者开展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建立治疗途径的问题。方法:采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法并联用胃肠动力药物的方法。结果:84例患者共置管84例/次。置管总成功率为88.1%。操作时间为5-12(平均7.7±3.1)...
周志刚李超李志伟张睿王胤佳马继韬董权梁爱君
文献传递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道)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行肝移植手术50例,其中2例术后并发GVHD,分析该2例肝移植术后第14d和第18d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口腔多发溃疡、全血细胞减少、皮肤病理活检等临床资料为诊断依据和以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方案。结果第1例患者加强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生败血症于术后67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第2例减少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96d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GVHD,减少免疫抑制剂方案可能是一种有效方案,但应警惕急性排斥反应和继发感染发生。
李志伟李超马继韬张睿董权梁爱君王胤佳周志刚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2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器官移植技术和专业医药产品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器官移植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全世界都面临着器官短缺这一严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1]。欧美国家移植受益人群虽已达到每年(50~90例)/百万人口,
张睿李超李志伟梁爱君王胤佳李立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