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智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3篇小肠
  • 3篇小肠闭锁
  • 3篇闭锁
  • 3篇肠闭锁
  • 2篇引流
  • 2篇栅状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肱骨
  • 2篇外翻
  • 2篇外科
  • 2篇外科学
  • 2篇膝内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小肠闭...
  • 2篇截骨
  • 2篇骨折
  • 2篇封闭引流

机构

  • 11篇江西省儿童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林智峰
  • 8篇熊斌
  • 4篇王保利
  • 4篇吴欣乐
  • 4篇易申德
  • 4篇江琦庆
  • 4篇任德胜
  • 3篇杜香平
  • 3篇陶强
  • 2篇雷斌
  • 2篇邓庆强
  • 2篇牛丽文
  • 2篇黄金狮
  • 2篇邹音
  • 2篇徐维
  • 1篇杨镇
  • 1篇蔡军

传媒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江西医药
  • 1篇第二届华东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肌层病变和肌动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和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在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一步严重损害的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手术时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牛丽文林智峰陶强邹音邓庆强徐维黄金狮雷斌
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范围。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对照组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远离盲端,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闭锁近端16cm、远端4cm处,三者病变总体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6cm以上,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牛丽文陶强林智峰邹音邓庆强徐维黄金狮雷斌杨镇
关键词:肠闭锁肠神经系统
B超引导下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中医正骨法较常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是否具有显著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4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B超组20例,年龄:3~14岁,平均(8.26±0.74)岁。我们分别采用了B超引导下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B超组)与C型臂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常规组)。结果所有患儿均在4~6周骨性愈合,B超组与常规组在转切开率、摄片次数及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经过完整的学习曲线后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易于推广,是术中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理想辅助方法。
江琦庆林智峰熊斌
关键词:肱骨外髁骨折儿童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提高儿童急性损伤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约为体表面积1%~3%,受伤后6~8 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Ⅰ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VSD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取创缘新生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高倍镜下观察VEGF表达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在VSD治疗后VEGF在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多,VEGF标记指数在7 d、14 d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及对照组的VEGF标记指数2个时间点相比较,14 d时VEGF标记指数均高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治疗后研究组巨噬细胞数在7 d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治疗后14 d时研究组巨噬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个时间点相比较,14 d与7 d巨噬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个时间点相比较,14 d时巨噬细胞数高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 治疗与常规换药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 VEGF 的表达,加速创面愈合.VSD能增强创面巨噬细胞的迁移及活化,诱导组织细胞增生,使创面肉芽组织更好、更快的生长.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换药,VSD 技术能够对儿童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起到更加积极的疗效.
江琦庆熊斌林智峰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伤口疗法巨噬细胞
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发生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林智峰陶强
栅状截骨治疗儿童膝内/外翻
2008年
目的介绍一种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设计应用栅状截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53例,于骨的成角旋转中心(CORA)将骨膜切开剥离后,用Stryker电动摆动骨锯将骨骼在额状面沿纵轴前后方向剖成间隔约2mm、长约2.5~3.0cm的栅状骨片。截骨与骺板线的距离应保持1cm以上,可同时将内/外侧骨皮质作斜形截断,但中央2~3根骨片不得切断。然后手法初步矫形,有垫石膏托固定。2周后再次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法彻底矫形,有垫管形石膏固定至截骨愈合。结果53例患儿全部恢复顺利,没有发生早/晚期并发症者。随诊复查矫正效果满意,步态改善。结论栅状截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新方法。
任德胜熊斌吴欣乐王保利易申德林智峰杜香平
关键词:截骨术膝损伤
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及对策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今经手术治疗的251例(267个髋关节)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疗效,对13例失败的髋关节脱位手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经6个月~1年随访,13髋再脱位,9髋股骨头坏死,11髋出现关节粘链,屈髋小于90O。结论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手术失败存在诸多因素,应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审慎对待各手术步骤。提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熊斌林智峰王保利吴欣乐易申德任德胜
负压封闭引流对促进儿童创面血管再生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均在5cm×5cm大小以上,6-8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Ⅰ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7d、第14d取创缘新生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观察新生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CD34标记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7d、14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14d均高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创面微血管生长。并能够对儿童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起到更加积极的疗效。
江琦庆熊斌林智峰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儿童肉芽组织软组织损伤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治疗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误诊原因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根据患儿受伤当时X线片回顾性分析误诊原因,治疗后根据Mackay法评估尺骨近端斜行截骨+桡骨头切...
江琦庆熊斌林智峰蔡军
栅状截骨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介绍一种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于拟行截骨部位作小范围的骨膜切开剥离后,用 Straker 电动摆动骨锯将骨骼剖成间隔约2mm 的栅状骨片,并将内/外侧骨皮质作“V”形截断,然后手法初步矫形,用有垫...
任德胜熊斌吴欣乐王保利易申德林智峰杜香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