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红 作品数:7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在鼻黏膜炎症上皮细胞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炎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LPS加入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后活化的p38MAPK(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加入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SB203580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LPS浓度的增加(0.01 mg/L,0.1mg/L),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升高(0.2±0.059,0.243±0.059),但无统计学差异(t=0.908,P=0.424;t=0.116,P=0.99);当LPS的刺激浓度为l mg/L时表达最高(0.851±0.108)(t=9.484,P<0.01);浓度为10 mg/L时不再继续升高(0.83±0.122)(t=7.916,P<0.01)。在加入LPS之前30 min加入SB203580可抑制p38MAPK活性(0.248±0.055)(t=8.741,P<0.01)。LPS刺激鼻黏膜上皮细胞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2.116±0.037),可被SB203580部分抑制(1.323±0.038)(t=10.662,P<0.01)。结论 p38MAPK在LPS致炎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被激活,且可能部分调控NF-κB转录因子的活性。 杨继红 张革化 李源关键词:鼻黏膜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NF-ΚB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体位诱发试验判断BPPV的临床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2例BPPV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平均年龄(46.5±1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 5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30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 2例,混合型BPPV 3例,尚有少数主观性BPPV。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95.6%。结论: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须与其他眩晕性疾病相鉴别,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杨继红 赵燕恋 戴志杰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酶消化分离法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改进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酶消化分离法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和技术要点,以提高原代培养成功率,为后续实验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型。方法:在酶消化分离细胞、无血清培养法的基础上,对取材处理、消化酶应用等步骤进行改进,如翻揭分离获取黏膜层、消化中加入I型DNA酶(DNase type I)、胶原酶消化后含黏膜块的溶液中直接加入胰蛋白酶,以及应用不包被的培养皿培养等。原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蛋白(CK)8/18进行鉴定。结果:鼻黏膜原代培养细胞生长良好,6-8d汇合可用于后续实验。CK8/18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鉴定为上皮源性细胞。结论:酶消化分离细胞、无血清培养法可成功建立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对取材处理、酶消化等步骤进行上述改进,可提高原代培养成功率,并获得一定数量级,以及纯度较高和可靠的原代上皮细胞。 杨继红 张革化 魏燕 李源关键词:鼻黏膜 上皮 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与慢性鼻及鼻窦炎 被引量:1 2010年 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炎症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在慢性鼻及鼻窦炎黏膜中可能处于活化状态,并与许多促炎因子相关,且部分因子的激活是NF-KB依赖性的。对NF-κB的拮抗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慢性鼻及鼻窦炎中发挥抗炎作用的途径之一。NF—κB对慢性鼻及鼻窦炎作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与慢性鼻及鼻窦炎的关系。 杨继红 李源慢性咽炎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咽炎的病因,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咽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10-2017-12期间就诊的168例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128例)和对照组(40例),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实验组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成A组(鼻源性慢性咽炎),32例;B组(咽喉反流相关慢性咽炎),36例;C组(OSAHS相关慢性咽炎),30例;D组(变态反应因素相关的慢性咽炎),30例。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清热利咽等对症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各组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各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咽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燕恋 苗芳芳 杨继红 王金菊 赖美华关键词:变态反应 咽喉反流 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对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调控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体外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致炎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性变化对局部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11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蝶窦黏膜,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法分离培养黏膜上皮细胞,传3到4代后,经LPS(1 mg/L)诱导以及加入NF-κB阻断剂Wedelolactone前后,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5、IL-6、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正常T细胞活化表达和分泌调节物(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eotaxin-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LPS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后平均(-x±s,以下同)NF-κB DNA结合活性相对值为2.050±0.305,对照组为1.013±0.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鼻黏膜上皮细胞IL-1β、IL-8和COX-2 mRNA均未见表达,经LPS诱导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7±0.041、0.950±0.042、0.117±0.012,LPS诱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应用NF-κB阻断剂Wedelolactone后NF-κB DNA结合活性以及IL-1β、IL-8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调至0.917±0.188、0.180±0.008、0、0,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和0.000).其他各检测指标在各组检测值均为0.结论 NF-κB通路参与了LPS体外诱导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IL-1 β、IL-8和COX-2 mRN 杨继红 李源 张革化 杨钦泰关键词:鼻黏膜 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