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
-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的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的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的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的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琼司芩钱晓莉黄声稀杨璐刘媛媛
-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肝肿瘤病理分化程度
-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增强MRI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和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外胆管癌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50/56,89.3%)及延迟期(56/56,100%)以回声减低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4个,增强均匀22个;增强MRI显示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一半以上为等增强(29/56,51.7%),延迟期以等增强(17/56,30.3%)或高增强(33/56,58.9%)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9个,增强均匀17个。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癌中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有益补充,为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张博司芩钱晓莉黄声稀杨璐刘媛媛
- 关键词:超声造影增强MRI肝外胆管癌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对比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的9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照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分别评估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96个乳腺肿块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39个,良性57个。超声造影显示,良性肿块造影剂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均晚于恶性肿块,峰值强度常低于恶性肿块,消退时间较恶性肿块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显示,恶性肿块主要为评分4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3?03,良性肿块主要为评分1~2分及3分( SR<3?03)。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1?8%、89?5%、82?3%和82?1%、86?0%、84?4%,而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的诊断效率最高,依次为94?9%、96?5%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 刘军司芩钱晓莉黄声稀杨璐
- 关键词:乳腺肿块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