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革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化工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与科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苹果酸
  • 3篇固定化
  • 3篇L-苹果酸
  • 2篇动力学
  • 2篇酶法
  • 2篇酶法合成
  • 2篇固定化细胞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发酵
  • 2篇分光光度法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对羟基苯甘氨...
  • 1篇有机酸
  • 1篇色氨酸
  • 1篇苹果
  • 1篇咪唑烷二酮
  • 1篇细胞生产
  • 1篇细菌
  • 1篇磷酸果糖

机构

  • 7篇南京化工大学
  • 3篇南京药物研究...

作者

  • 7篇杨文革
  • 7篇胡永红
  • 6篇欧阳平凯
  • 4篇陈育如
  • 1篇邹家庆
  • 1篇蔡兴怀
  • 1篇陈武领
  • 1篇罗辉

传媒

  • 2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年份

  • 2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卡拉胶混合凝胶固定化延胡索酸酶生产L-苹果酸被引量:12
1995年
目前,固定化延胡索酸酶生产L-苹果酸的技术中一般采用单一的聚合有机电解质包埋体系,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海藻胶,卡拉胶等,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了卡拉胶固定化产延胡索酸酶的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的方法,并认为以卡拉胶包埋体系细胞及延胡索酸酶的转化率最高。 卡拉胶是一种含有许多硫酸根基团的多糖化合物,作为固定化材料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
胡永红欧阳平凯杨文革
关键词:L-苹果酸固定化卡拉胶细菌发酵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海因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建立了简单、迅速地利用变色酸光度测定海因的方法。实验中将0.2%的变色酸浓硫酸显色剂加入试样,在150℃下加热4min形成玫瑰海因,再于549nm处测定其吸收值。该法检测海因含量准确可靠,测定范围在0~25m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回收率为96.8%~101.1%,且不受海因经乙内酰脲酶转化生成甘氨酸的干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胡永红罗辉陈武领邹家庆欧阳平凯杨文革
关键词: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咪唑烷二酮
提取酶法测定FDP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建立了提取酶法测定1,6-二磷酸果糖的方法,该法检测发酵生产过程中所生成的1,6-二磷酸果糖的含量准确度高,检测迅速、可靠。
杨文革胡永红吴江海殷铭钱锋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分光光度法
酶法合成中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检测被引量:2
1997年
建立了酶法合成中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检测体系不仅能准确地测定酶法合成过程中产物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含量,而且对底物对羟基本海因能同时进行测定。避免培养液中各成分的干扰,通过标准加入法测定对羟基苯甘氨酸及对羟基苯海因的回收率分别为97.8%~102.1%、98.3%~101.6%。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简单、实用,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胡永红蔡兴怀陈育如欧阳平凯杨文革
关键词:对羟基苯甘氨酸酶法合成
固定化黄色短杆菌生产L-苹果酸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研究了固定化黄色短杆菌MA-3在富马酸盐体系中转化生成L-苹果酸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富马酸铵盐浓度为1.8mol/L,体系pH为7.0~8.0,反应温度为37℃时,L-苹果酸的得率达216g/L。对固定化黄色短杆菌的动力学研究结果为Vmax=76mmol/[L·h·g(固定化湿细胞)],Km=4.76×10-2mol/L,Cpm=1.69mol/L。
胡永红欧阳平凯杨文革陈育如魏峻
关键词:苹果酸黄色短杆菌动力学固定化细胞有机酸
固定化细胞生产L-苹果酸动力学及两种酶反应器的比较
1997年
研究了产氨短杆菌MA-2、黄色短杆菌MA-3的固定化细胞在富马酸铵转化体系中生成L-苹果酸的动力学参数,同时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在填充床及连续机械搅拌反应器中酶转化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转化率小于40%时,酶反应在两种反应器中所需的停留时间相当。随着转化率的提高,填充床反应器较连续机械搅拌反应器所需的停留时间短且不会因剪切力使固定化颗粒受到损伤。因此,在富马酸铵体系中用固定化酶生产L-苹果酸采用填充床反应器更佳。
胡永红杨文革欧阳平凯陈育如魏峻
关键词:固定化细胞L-苹果酸发酵
酶法合成中色氨酸的分离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对酶法合成中色氨酸的分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两种合适的树脂:~#330和~#732。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树脂串联能有效地将残留的底物吲哚去除,并且对色氨酸总的分离回收率大于70%。这就为今后酶法合成色氨酸工艺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杨文革胡永红欧阳平凯陈育如
关键词:色氨酸酶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