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外科
  • 3篇脑缺血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诊治
  • 2篇鼠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颅内
  • 2篇颅内感染
  • 2篇纳洛酮
  • 2篇脑膜
  • 2篇脑室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杨庆余
  • 8篇屈建强
  • 7篇崔刚
  • 6篇吕健
  • 5篇周任
  • 5篇巩守平
  • 3篇宋千
  • 3篇师蔚
  • 2篇周乐
  • 2篇权瑜
  • 2篇信照亮
  • 1篇僧志远
  • 1篇许小兵
  • 1篇高李贵
  • 1篇袁国莲
  • 1篇许刚
  • 1篇王睿智
  • 1篇蔡英敏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节脑出血120例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的选择 ,以及时机的掌握。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1 2 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 93例 ,保守治疗 2 7例 ,死亡 2 1例。获随访 87例。 ADL分级为 级 1 6例 , 级 42例 , 级 2 3例 , 级 4例 , 级 2例。结论 :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 ,采取合理的术式 ,超早期手术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崔刚周任师蔚杨庆余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外科手术CT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髓手术中应用11例报告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脊髓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腰骶段椎管内病变手术中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电刺激器触发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的效果和体会。结果1例脊髓内囊性病变获得次全切除;1例脊髓内肿瘤大部分切除;9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者8例,1例与术前相比症状无明显变化。11例手术中脊髓和脊神经功能保留率100%;无圆锥、马尾神经损害发生。结论联合应用MEP+SEP+触发EMG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和拴系组织的判断以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巩守平吕健宋千权瑜袁国莲屈建强杨庆余
关键词: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脊髓拴系综合征
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16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1℃,白细胞计数(45~110)×106/L,脑脊液糖定量(2.2~3.9)mmol/L,细菌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和鞘内注射治疗;6例间断腰穿,10例腰穿置管持续引流;16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4例院内治愈,2例自动出院,4月内自愈。结论术后3d开始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糖定量正常和细菌培养阴性可以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和脑脊液引流是治疗无菌性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崔刚吕健杨庆余屈建强
关键词:后颅窝开颅无菌性脑膜炎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分型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型、手术及其效果。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Ⅱ级)8例(72·7%),近全切除(SimpsonⅢ级)3例(27·3%),死亡4例(36·4%),预后良好5例(45·5%)。结论①前床突脑膜瘤可被分为鞍前型、鞍旁-鞍上型和广泛型,各型又可以根据是否侵袭或包裹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分为A、B两个亚型。②前床突脑膜瘤的全切除应采取谨慎的积极态度,肿瘤侵袭海绵窦或颈内动脉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侵袭或直接附着于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壁的瘤组织不应勉强切除,残余肿瘤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密切随访。
吕健杨庆余高李贵崔刚巩守平周任周乐王睿智师蔚
关键词:前床突脑膜瘤显微外科
儿童腹腔手术后经分流系统逆行性颅内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2009年
因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罹患腹腔感染或需接受腹腔手术的情况。近年来,携带VPS系统的儿童在接受腹腔手术后出现的经VPS系统逆行性颅内感染(shunt infection,SI)受到关注。我科曾治疗4例腹腔手术后逆行性SI儿童,总结如下。
吕健宋千权瑜巩守平屈建强杨庆余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手术后颅内感染逆行性儿童诊治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附9例报告)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颅内感染的处理原则。方法9例VPS后颅内感染病人中,7例拔除分流材料,4例行脑室外引流术,1例脑室内植入Ommaya囊,2例择期再次行VPS;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7例完全治愈,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治愈率为77.8%(7/9)。结论①早期诊断、及时去除分流材料、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VPS后颅内感染的基本原则;②与腹部手术相关的逆行性VPS后颅内感染值得重视;③严格的无菌术是其预防的根本。
吕健巩守平崔刚周乐屈建强杨庆余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
纳洛酮对大鼠脑缺血bcl-2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不同再灌注时间以及经纳洛酮(5mg/kg)预处理后bcl -2和c- 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30min再灌注6h,bcl- 2和c- 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24h,bcl- 2蛋白持续增高,而c- fos蛋白基本降至正常。表明纳洛酮可显著上调脑缺血后bcl -2蛋白的表达,抑制c -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纳洛酮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 2蛋白,抑制c- fos蛋白表达有关。
崔刚信照亮杨庆余周任屈建强
关键词:纳洛酮脑缺血BCL-2C-FOS
垂体瘤术中视路结构和垂体柄的保护及预后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垂体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视路恢复的关系,以及术中对垂体柄及视路的保护。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113例垂体瘤手术,肿瘤大小1.9~6.8cm,其中102例患者有视力障碍,106例有垂体功能障碍。手术均采用经额或经翼点入路。结果86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术后视力好转133只眼(77.8%),无变化29只眼(17%),下降9只眼(5.2%)。死亡2例(分别死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垂体瘤与视路结构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保护视路结构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肿瘤成为可能;术前对垂体柄的定位及术中辨别垂体柄是保护垂体柄完整性的关键。
巩守平吕健宋千杨庆余
关键词:垂体肿瘤显微手术视神经垂体柄
局灶缺血与再灌流鼠脑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01年
蔡英敏杨庆余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脑模型制作方法
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溶栓治疗重症静脉窦血栓5例报道
许刚崔刚僧志远屈建强杨庆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