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波

作品数:71 被引量:716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中医
  • 14篇证候
  • 11篇心病
  • 11篇健康
  • 11篇冠心病
  • 10篇亚健康
  • 10篇中医证
  • 9篇中医药
  • 8篇辨证
  • 7篇失眠
  • 7篇缺血
  • 7篇中医证候
  • 6篇阳虚
  • 6篇中风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中医体质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亚健康状态
  • 4篇聚类分析

机构

  • 6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8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江西省中医院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广东省中医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作者

  • 71篇杨小波
  • 18篇杨志敏
  • 14篇欧爱华
  • 11篇黄鹂
  • 10篇李倩
  • 9篇老膺荣
  • 8篇吴焕林
  • 7篇罗文杰
  • 6篇蔡业峰
  • 6篇阮新民
  • 6篇黄春华
  • 6篇邓铁涛
  • 6篇黄燕
  • 5篇梁伟雄
  • 5篇吴大嵘
  • 5篇赖世隆
  • 4篇原嘉民
  • 4篇陈可冀
  • 3篇李先涛
  • 3篇韦芳宁

传媒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新中医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证侯研究...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4篇200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中西医结合复杂干预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复杂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存在,中医药在复杂干预方面具有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优势,开展复杂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复杂干预的形成、优化及其评价、确证,对方法学提山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广义角度对复杂干预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概括...
杨小波李倩
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痰浊阻络证型聚类分析及诊断条件的确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痰浊阻络证证型诊断条件。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经分析有26例患者归属痰浊阻络证组...
吴焕林阮新民罗文杰欧爱华杨小波陈可冀邓铁涛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主症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主症。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描述统计、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等方法分析调查数据,结合专业,比较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主症。结果:调查病例80例,描述统计显示不同分期便血、泄泻、黏液便、腹痛等的频次接近,粗糙集理论挖掘分析显示"便血与否"是区别活动期与缓解期,是否"便次增多"、"起病急"两项起辅助作用。结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中医主症等分类依据的筛选,联系专业认识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
杨小波张钢梁兆晖
关键词:粗糙集理论溃疡性结肠炎
顽固性失眠中医药期刊文献的内容评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掌握中医药期刊文献中对顽固性失眠的诊治认识。方法:检索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学辨治顽固性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系统分析目标文献93篇,多数文献未涉及顽固失眠的界定或描述不规范,对现代医学疾病范畴及诊断不够重视,辨治方式以辨病思维、辨证思维为主,辨病思维以辨病机为主,辨病、辨证结果与一般失眠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学对顽固性失眠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顽固性失眠的范畴、内涵、中医学对其认识的独特性尚待突出,中医辨病与辨证的异同、关系等亟需规范。
李倩黄鹂杨小波
关键词:失眠
4077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中风发病30d内1d~3d、4d~10d及11d~30d 3个时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4077例缺血中风病例来自全国23家医院,使用"中风病证候调查表"采集所有患者发病后1d~3d、4d~10d、11d~30d 3个时点的中医症状,根据八五攻关"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赋予相应症状分数,每个证候成立标准为分数≥7分,分析缺血中风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在不同时点的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中风六大证候的分布为:风证、痰证及血瘀证在3个时点分布的比率分别为79.4%、77.2%、75.5%;2.8%、62.5%、52.8%及81.0%、80.2%、77.3%,火热证、气虚证及阴虚阳亢证3个时点的比率分别为30.9%、29.5%、24.9%;85.1%、83.7%、78.5%及23.90%、22.50%、21.60%,除阴虚阳亢证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5种中风证候要素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中风中医证候分布为多种证候组合,发病1d~3d期间以3证组合为主,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4d~10d、11d~30d均以2证组合为主,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其次为痰证与气虚证组合。结论:缺血中风中医证候的组合较复杂,表现为单一证候要素的较少,多表现为多种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出现,风证、痰证、血瘀证及气虚证是缺血中风主要的证候要素,证候组合中,以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及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多见。
黄燕赵敏蔡业峰郭建文杨小波欧爱华
关键词:缺血中风中医证候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籍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
杨志敏杨小波黄鹂韦芳宁梁惠陶陈润东杨涛张嗣博谢俊明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1
2004年
目的 :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SPSS(11 0 ) ,从全国九所医院收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339例 ,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 ,年长者以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为主。在病程方面 ,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病程最长。各地域间证候分布不同。双手X线分期提示各证候均以Ⅱ期为多 ,其中寒湿阻络型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何羿婷付丽媛阎小萍冯兴华苏励刘维曾升平朱婉华宋跃进钱先吕爱平杨小波陈伟欧爱华王昊陶庆文朱建华张华东周艳丽陈志军纪伟覃光辉王宝娟何晓红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型分布聚类分析及证型诊断条件的确立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吴焕林阮新民罗文杰欧爱华杨小波陈可冀邓铁涛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
《尚论篇》对《伤寒论》辨证用药的独到见解被引量:2
2004年
清代名医喻昌所著《尚论篇》 ,切合临床实践 ,论述了作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对其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如“脾约”、“阳明之表”、“六经传变规律”等内容作了分析。
杨小波
关键词:《尚论篇》《伤寒论》辨证用药喻昌方药配伍
冠心病气虚痰瘀证型聚类分析及诊断条件的确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痰瘀证型诊断条件。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经分析有114例患者归属气虚痰瘀证组...
吴焕林阮新民罗文杰欧爱华杨小波陈可冀邓铁涛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