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家海

作品数:2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山水
  • 5篇美学
  • 4篇山水诗
  • 4篇古代山水诗
  • 3篇生态美学
  • 3篇人格
  • 3篇媒体
  • 2篇叙事
  • 2篇延安文艺
  • 2篇意境
  • 2篇人民
  • 2篇人民大众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美
  • 2篇诗学
  • 2篇士人
  • 2篇人格美
  • 2篇魏晋
  • 2篇魏晋士人
  • 2篇文体

机构

  • 20篇长江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22篇杨家海
  • 1篇李建中
  • 1篇吴擎华
  • 1篇沈博

传媒

  • 7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小说评论
  • 2篇郧阳师范高等...
  • 2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传媒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当代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代山水诗与生态美学的现代承接
2011年
古代山水诗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现代语境承接。生态美学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肯定人具有不以人为转移的审美性质和价值,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山水诗的特质与生态美学的内核做一比较性分析,可以认为它们在哲学基础、整体特色、美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承接可能性。
杨家海
关键词:山水诗生态美学意境生态美
嵇康论体文特性研究
2014年
嵇康论体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嵇康的学术个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论体文的代表作,采用论文体制,在语体上使用对话体和骈文体,并形成了典雅又新奇的整体风貌。研究嵇康论体文特性,进而探析魏晋思想对论体文的影响,为探索魏晋论体文学术特性提供参考。
杨家海
关键词:对话体清谈
楚国歌谣与水性思维
2017年
举目皆水的地理环境,赋予楚人自由灵动的水性思维,也造就了楚国歌谣富丽妖艳的面貌。正如水之仪态万千,楚国歌谣也没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和节奏声调,尤其是虚词入歌,不仅丰富了楚国歌谣的表现形式,也扩大了情感的表现空间,有利于抒发抑扬顿挫的情感,呈现楚人生活的不同方面,并使其形成了或柔媚或刚劲的多元化风格。分析水性思维与楚国歌谣的形成原因、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掘楚文化的魅力。
杨家海
关键词:歌谣刚劲
士族佛学与魏晋士人人格美
2008年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杨家海
关键词:《世说新语》
《原诗》本体缺失与本土文论建设
2015年
综合叶燮《原诗》的研究资料发现,关于其本体的论述,形成了"胸襟"本体论、"气"本体论、"理"本体论、唯物主义本源论、主客体系统本体论等,这充分说明叶燮《原诗》的本体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他的诗学体系不完备。由此反思中国文论的失语现状,可以从确立核心范畴、加强理论推阐、创新文论话语三个方面,来进行本土文论建设。
杨家海
关键词:原诗失语话语
论古代山水诗与生态美学的承接可能性
2011年
古代山水诗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现代语境承接。生态美学是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中产生的,它肯定人具有不以人为转移的审美性质和价值,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山水诗的特质与生态美学的内核作一比较性分析,认为它们在哲学基础、整体特色、美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承接可能性。
杨家海
关键词:山水诗生态美学意境生态美
反思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生活美学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中国大众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大众文化的迅速流行,近年来生活美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大众社会呈现出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形态多元化的特征,生活美学要发挥整合社会阶层,消弭生活和美学、艺术之间的界限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大众文化语境里,生活美学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难以落实在生活中。针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生活美学应及时加以调整,真正实现造福大众的现实生活的目的。
杨家海
关键词:大众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美学
古代山水诗的生态美学之思
2012年
古代山水诗在现代语境里遭遇到了生存困境,亟须转型,同时,在激活古代山水诗的各种路径中,生态美学与之具有合作的基础。文章认为,尽管现代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山水诗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利用现代语境的新特点,也有利于研究古代山水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山水诗的生态美学之思:一是诗意栖居的渴求,二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三是教育方式的转变。
杨家海
关键词:山水诗诗意栖居生态美育生态人格
古代山水诗研究的现代转型
2011年
山水诗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一个文类,山水诗研究很早就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进入总结时期。如今,我国社会面临着重大转型,山水诗研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总结山水诗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现代语境的新变化,探讨山水诗研究转型的可能性。
杨家海
关键词:山水诗现代语境
嵇康接收诗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2014年
嵇康是一个魏晋时期的缩影,他融合了时代的纠结。因此,要了解嵇康接受诗学,必定要从他的时代出发,从他的文化背景说起,探寻不同的文化思想对他的接受诗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时儒学式微,道学复兴,玄学兴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嵇康形成了多元异质的思想特性,使他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嵇康通过比较、综合儒道思想,确立以"无"为体,以"有"为用的玄学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他的接受诗学,肯定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和接受对象的独立价值,并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予以论述,致使其文思缜密,便于读者接受。
杨家海
关键词:儒学道学玄学接受诗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