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的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例PB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并通过检索文献,总结PBL的MRI表现。结果 本文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瘤,1例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合文献表明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表现为边界清晰/模糊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ADC值较低,增强后可呈均匀/不均匀强化,增强后期可见勾边样强化,TIC强化曲线多为Ⅱ型或Ⅲ型,肿瘤内部可见血管穿行/贴边征及分隔样强化。结论 结合患者的病史及MRI表现,有助于PBL的诊断。 卞巍 费玉凤 袁军 周炜根 金思励 杨兴霞 姚远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多原发性 磁共振成像 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术后的压迫纱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术后的压迫纱布,包括压迫纱布,所述压迫纱布上设置有弹性海绵,所述弹性海绵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纱条,所述若干固定纱条的中部相互交错并叠加,且最底部的固定纱条与弹性海绵连接,所述固定纱条的两端上均... 杨兴霞 朱娟英 李英龙 夏光发 杨奕 王洁 江琴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比较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发病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6年就诊于本院的1207例乳腺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分为三组:青年组(年龄≤35岁)、中年组(35<年龄≤50)、老年组(年龄>5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1207例病人,青年组44例、中年组595例,老年组568例。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BMI在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青年组与中年组相比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生产次数及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中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初潮年龄、生产次数、怀孕次数及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 <0.001、P=0.001、P=0.019)。年龄分组与月经状态呈显著相关性(r=0.765,P <0.001)。年龄分组与彩超BI-RADS分类呈显著相关性(r=0.125,P <0.001)。青年组行穿刺活检的高于中年组(36.4%VS 20.2%,P=0.011),高于老年组(36.4%VS20.1%,P=0.001)。青年组保乳手术率高于中年组(22.7%VS 9.3%,P=0.05)、高于老年组(22.7%VS 5.7%,P <0.001)。PR表达中年组高于老年组(70.3%VS 60.4%,P <0.001)。中年组化疗者高于老年组(81.5%VS 69.9%,P <0.001)。放疗选择老年组低于青年组(26.2%VS 52.3%,P <0.001),低于中年组(26.2%VS 38.2%,P <0.001)。中年组选择内分泌治疗者多于老年组(73.3%VS 65.5%,P=0.004)。结论:中年组初潮年龄比老年组更早;生育次数、BMI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高龄组的肿块彩超检查BI-RADS分类也更高;不同年龄组治疗策略的选择不同。 杨兴霞 朱娟英 江琴 蔡李芬 唐婕 蔡诚怡 朱晓萍关键词:乳腺癌 年龄 病理 一种内衣型乳腺微创术后加压胸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衣型乳腺微创术后加压胸带,包括压迫胸带和弹力胸带,所述压迫胸带的中部与弹力胸带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压迫胸带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力胸带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弹性分压带,所述弹性分压带与弹力胸带... 杨兴霞 朱娟英 李英龙 夏光发 杨奕 王洁一种乳腺脓肿冲洗引流留置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脓肿冲洗引流留置管组件,包括冲洗管和引流管以及固定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冲洗管内腔,所述引流管和冲洗管一端分别设置有引流袋接头和冲洗接头,另一端设置固定胶布,所述固定胶布分为第一胶... 杨兴霞 朱娟英 朱晓萍 江琴文献传递 含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含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并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资料,按含紫杉类药物的不同,分为紫杉醇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25例,123例(28.94%)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302例(71.06%)接受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3.7个月。紫杉醇组和多西他赛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7%和90.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4.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TNBC患者,含紫杉醇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在辅助化疗效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江琴 陈小松 杨兴霞 曹博 朱娟英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辅助化疗 紫杉类药物 预后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与微创旋切活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检术(core needle biopsy, CNB)与微创旋切活检术(vacuum-assisted biopsy, VAB)对有活检指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判断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验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150例行CNB的患者,同时选择150例年龄、肿块大小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类情况相似的行VAB的病例进行配对分析,统计两种活检方式诊断的准确率及术前和术后免疫组织化学、FISH检验的符合率,同时比较两种活检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VAB组与CNB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分别为98.0%和96.7%(P=0.395)。VAB组65例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中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CNB组64例DCIS中22例为IDC(P=0.034)。VAB组未发现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病例的鉴定误差,CNB组2例ADH中1例为IDC(P=0.021)。VAB比CNB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P<0.01),疼痛评分报告VAB的疼痛程度与CNB相似(P=0.962)。结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且并发症少的可靠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微创旋切活检术针体更粗、取材更充分,可能在免疫组织化学的判断上更具优势,病理符合率也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IDC低估率明显降低。 杨奕 陈益定 陈益定 朱娟英 杨兴霞 杨兴霞关键词:穿刺术 乳腺癌组织miR-185 miR-21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miR-185、miR-21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7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转移复发情况分为转移复发组及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癌组织miR-185、miR-21表达,分析各指标与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73例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率为26.03%(19/73),复发转移组及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的miR-185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0.29±0.06、0.40±0.07 vs. 0.51±0.10、0.65±0.13),且复发转移组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及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的miR-2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4.13±0.82、2.72±0.57 vs. 1.59±0.28、1.07±0.21),且复发转移组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癌组织miR-21表达量≥3.27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大于miR-185表达量单独检测(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所得截点值将患者分为miR-185高表达组25例及miR-185低表达组48例、miR-21高表达组22例及miR-21低表达组51例。癌组织miR-185高表达及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miR-2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54.55%vs. 90.20%,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miR-21表达量增高可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其联合miR-185表达量检测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预测价值,且miR-21异常表达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 王洁 王洁 杨奕 杨兴霞 杨兴霞关键词:乳腺癌 癌组织 MIR-21 术后复发转移 一种用于乳腺炎的冷热方便敷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炎的冷热方便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若干直径逐渐增大的间断环形槽,所述敷贴本体内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位于若干间断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吸水内芯,所述敷... 杨奕 朱娟英 杨兴霞文献传递 乳房皮肤多形性腺瘤合并乳腺癌一例 2016年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是一种好发于涎腺的良性肿瘤,但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恶变率。乳腺PA在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中的定义为一种少见的、形态学类似涎腺PA(良性混合瘤)的病变[1]。所谓多形性是指组织结构多形性而不是肿瘤细胞多形性,可有上皮、肌上皮、间叶或间质成分,上皮细胞可呈立方、基底样、鳞状、片巢状、条索状排列或呈管样结构[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乳房皮肤来源的PA,合并乳腺癌1例,报道如下。 杨兴霞 吴冬娣 梅金红 武彪 陶雪勤 廖辉 刘海平 李海涛 李琛琴关键词:多形性腺瘤 乳腺癌 乳房 良性肿瘤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