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成钢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疏散星团M11的研究:3.团星分布的两点相关函数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首次利用两点相关函数,对著名中年疏散星团M11团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无论对全部成员星还是不同星等的成员星,它们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函数都能很好地以幂律形式描述.不同星等成员星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计算表明,M11已经历了一定的动力学弛豫,出现了质量的空间分层效应.
- 应晓傅承启束成钢田凯平赵君亮
- 关键词:疏散星团
- 疏散星团M11的研究:4.CM图、光度函数和分层效应被引量:1
- 1997年
- 利用上海天文台 40cm天体照相仪底片资料所提供的疏散星团M1 1天区 (团心距r≤2 5′)内的 785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和成员概率 ,讨论了M1 1的CM图、年龄、距离、半径、光度函数、质量和分层效应 ,得到M1 1的距离为 1 659pc ,年龄为 (1 .8— 2 .2 )× 1 0 8年 ,半径约为 2 4 .5pc ,光度质量 4354M⊙ ,位力质量 50 0 0M⊙ ,在确定光度函数时 ,提出了一种考虑样本天区不完备的修正办法 ,以便从观测光度函数导出现时光度函数 .分析表明 ,作为一个中等年龄的疏散星团 ,M 1 1中的团星已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质量分层效应 ;而另一方面 ,尽管存在速度质量分层效应 。
- 束成钢赵君亮田凯平
- 关键词:疏散星团光度函数星系团
- 疏散星团的空间分布
- 2009年
- 基于最新版本的“疏散星团及其候选者表”,对银河系疏散星团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得到了未知距离疏散星团的模拟距离.结果表明:已知距离星团和未知距离星团样本在天空的投影分布是一致的,未知距离星团距离较远,与观测的选择效应一致:观测所得星团样本沿银盘方向并不满足指数分布,特别是朝着银心方向,由于严重的消光,使得完备性大大降低;疏散星团在太阳附近垂直银道面的分布可以用指数分布予以描述,所得的标高为~150pc.
- 孙一鸣束成钢
- 关键词:疏散星团银盘银河系
- 疏散星团M11的研究1.自行测定与成员研究
- 1996年
-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40厘米双筒天体照相仪所拍摄得的10对底片(历元差16─70年),经PDS测量仪测量,共确定了疏散星团Mll天区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其中85%以上恒星的自行测定精度好于±0″.1/百年.利用所测得的相对自行和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星等组恒星的分布参数并计算了团中心距r≤25'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其中成员概率大于0.7的恒星共有541颗.详细的讨论表明,新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更为严格,实用上也是可行的,可以使星团成员确定取得更为合理的结果.
- 束成钢赵君亮田凯平
- 关键词:疏散星团
- NGC4151的光变周期分析(英)
- 1998年
- 本文利用地面光学望远镜对NGC4151进行国际联测所得的结果,通过周期日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该目标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NGC4151存在两个主要光变周期.一个是所有光学波段存在约14天的周期,另一个是连续谱存在约30天周期,而对于Hα和Hβ则分别为24和38天的周期.
- 陶隽钱伯辰束成钢顾敏锋郑大伟
- 关键词:活动星系光变周期
- 疏散星团M11的研究
- 束成钢
- 星系演化及活动性的半解析和VLBI研究
- 束成钢
- 摘要: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天体物理的主攻方向。半解析方法综合了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的长处,能对星系形成演化中的许多物理过程给出较为细致合理的描述,而这一点正是纯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所难以做到的。用半解析方法对星系形成和演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天体物理
- 引力透镜的基本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5年
- 介绍了引力透镜的基本原理,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目前的观测结果对强透镜、弱透镜和微 透镜分别作了系统的说明;特别阐述了近年来正在兴起的宇宙剪切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总结了引力 透镜在宇宙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 傅莉萍束成钢
-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引力透镜
- 白矮星研究的某些进展被引量:1
- 1997年
- 综合叙述了白矮星诞生率研究的近况,详细介绍了DA、非DA型白矮星质量、质量分布以及确定质量的方法,对白矮星光度函数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指出了一些目前白矮星研究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
- 应晓束成钢傅承启
- 关键词:恒星光度函数白矮星
- 星系结构和动力学
- 2001年
- 从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角度出发,对星系结构和动力学进行粗略的评述。内容包括:(1)初步描述了星系中各主要成分的物理特征(空间分布、运动学和化学)及其形成和演化;(2)Damped Lyman- alphasrstems (DLAs)是本地星系的化石,对其进行观测研究是HST 的主要任务之一,对DLAs宽的谱线轮廓的物理机制和其恒星形成、化学演化进行了讨论;(3)目前已证明 Lyman Break方法是发现高红移高恒星形成星系的有效手段,讨论了 Lyman Break Galaxies的动力学过程和恒星形成;(4)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的 Scaling Law是星系形成和演化所必须解释的问题,对近期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了介绍;(5)整体超新星的反馈作用在星系形成和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评述了该物理过程对星系演化的影响;(6)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各种物体对河外背景辐射的贡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讨论了宇宙整体的恒星形成历史和化学演化;(7)银河系是进行星系形成和演化研究的归算零点,介绍了银河系的结构、动力学及演化.
- 束成钢
- 关键词:星系形成动力学演化恒星形成星系结构星系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