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青年高血压者静息心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对青年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 李霞 王雪关键词:青年高血压 静息心率 反应蛋白 颈动脉硬化 文献传递 Hhcy及VitB干预对缺血性卒中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张哲成 张静 朱炬 王素红 崔磊 田丽 杨春梅 刘娜 李霞 曾宪珠 本研究通过基础和临床两个部分进行了探讨。基础部分:首先,以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大鼠以制作Hhcy模型,研究Hhcy对脑血管的影响。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脑部血管的超微结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hcy大鼠脑皮层血管中细...关键词:关键词:HHCY VITB 缺血性卒中 B族维生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调节受损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李霞浅谈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体会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静脉rt-PA治疗是目前唯一被FDA 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底,应用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40余例。下... 朱云玲 金凤艳 王玉文 杨春梅 曾宪珠 李霞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RT-PA 文献传递 东菱迪芙治疗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06年 杨新忠 曾宪珠 张静 李霞关键词:巴曲酶 脑梗死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2017年 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重点依赖于对小纤维的评价.传统的神经传导检测只能反映大的有髓纤维的功能,而对于与痛觉及自主神经病变有关的小纤维病变缺乏敏感性.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不断提高.临床中常用小纤维病变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皮肤交感反应、定量感觉检查、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及定量催汗轴突反射等.就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神经功能的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李霞 张哲成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尿病前期 周围神经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血管结构和功能影响及干预的实验研究 张哲成 朱炬 张静 田丽 崔磊 王静 杨新忠 李霞 金凤艳 白洪蕊 众多临床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卒中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尚无定论。因此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和证实Hhcy与脑卒...关键词: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血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应用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给予络泰、脑蛋白水解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每日5 Bu,连用4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 500~5000 U 皮下注射每12 h 一次。常规应用广谱抗菌素1周,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3 d、7 d、14 d 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别评分。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TT)。观察全身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4%明显高于时照组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杨新忠 朱云玲 张静 李霞关键词: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可缩小脑梗死面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杨新忠 李霞 曾宪珠关键词:脑梗死面积 依达拉奉 脑梗死急性期 缺血后再灌注 血流减少 脑组织缺血 一种抗菌吸渗液天然多糖创伤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吸渗液天然多糖创伤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修复材料由修复层、可视抗菌透气高分子吸渗层和皮肤固定透明膜复合组成,所述修复层为芦荟多糖提取物和白芨多糖提取物互穿形成的网络交联膜,所述可视抗菌透气高分子吸... 田丽 李霞 于美丽 王若曦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