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雁劼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8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音乐
  • 3篇丝路
  • 3篇女性
  • 3篇曲子
  • 3篇文学
  • 3篇西方文学
  • 2篇叠音
  • 2篇修辞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想象
  • 2篇丝绸之路
  • 2篇曲子词
  • 2篇谓语
  • 2篇文化
  • 2篇美学
  • 2篇吉普赛
  • 2篇称谓语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能量

机构

  • 16篇西安音乐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李雁劼
  • 2篇曾金寿
  • 1篇侯颉
  • 1篇郭巍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西安外国语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戏剧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美术文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析中国当代女性创作个人化现象
2007年
中国当代女性创作个人化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突出,本世纪更是愈演愈烈。对于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本文作者欲从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出发,用新的批评视角进行研究评价。
李雁劼
关键词:个人化宏大叙事审美文化身体
中国音乐史上的“交融时代”探析
2002年
中国古代音乐史分为三大阶段:先秦'礼乐时代',汉唐'交融时代'及宋以后的'庶民时代'.其中'交融时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壮观、气势磅礴的时代,给予中国音乐以勃勃生机,使之进入一个姹紫嫣红的艺术春天.本文试图结合史实探讨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概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阐述些许由探析得来的启示.
李雁劼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信息时代音乐发展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像研究
2008年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较为集中地出现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的文明秩序。而吉普赛民族女性形象所独具的魅力,更直接地激发出西方人的自由欲望。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吉普赛女性形象是"自由"和"自然"的象征,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西方文学家的笔下,吉普赛女性形像作为一种合"理性"的利用,这种功利性也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李雁劼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
陶渊明隐逸文化基质探究
2018年
本文通过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作品探究其隐逸的文化因素。虽然多数学者认为陶渊明隐逸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但结合陶渊明的家世和作品,不难看出陶渊明隐逸的文化基质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更强大。
李雁劼
关键词:陶渊明隐逸文化儒家
丝绸之路上的当代西安撕锦画研究
2023年
撕锦画制作工艺不论是创作内容还是主题,都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传承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基因和审美成果。文章以李运正的撕锦系列画《丝路文化》为代表,探讨撕锦画的文化内在属性和价值。撕锦画不仅是西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形式。发掘撕锦画的丰富表现力和文化底蕴,能够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为西安的文化创新进程做出贡献,对当代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冯天韵李雁劼
关键词:丝绸之路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象研究
十九世纪吉卜赛女性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可谓一道奇异而让人激动和深思的风景线。人们好奇的目光移开后,心中仍然会怦然作跳。人类的科技文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人类的精神面貌却空前的苍白。源于文明而来的种种异化让人类渴望“自由”...
李雁劼
关键词:审美想象西方文学
文献传递
西府曲子词修辞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西府曲子词大部分由西府农民现编现唱,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分析其传唱已久的成功曲子,除了在音乐唱腔上的优美外,运用诸多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的韵律美、和谐美与声腔结合起来,起到了活化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情感特征,极大程度地感染观众的艺术效果。
李雁劼
多元文化语境中“木卡姆”融合特征再探被引量:1
2022年
“木卡姆”是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平等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音乐现象范例。“木卡姆”以绿洲文化为基础,呈现出文学、舞蹈等多种艺术种类融合的形态。它结构庞大,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中流行,而且也在中亚、南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存在。基于音乐文化多元视域的视角,从各地区“木卡姆”的音乐本体的个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其与诗、舞融合的特征,探究其作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学科交融发展的多样性中的共性。
李雁劼曾金寿
关键词:丝绸之路音乐特征
人类学视域下西府曲子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西府曲子,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西府曲子是以坐唱方式演唱的一种曲牌联套演出形式。西府曲子最早出现于先秦时的秦都雍城(即今陕西省凤翔县),故称"雍城清曲"。盛于明清,明以后称"西府曲子"。西府曲子分为平弦、月弦和曲牌三类。
李雁劼
关键词:人类学视域曲子演出形式先秦曲牌
19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象创作的美学原因被引量:1
2007年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美学追求。而吉普赛女性形象与吉普赛女子的真实情况迥然相异。究其原因,创作主体因审美感知而形成审美表象,主体在审美情感的驱动下,进一步展开审美想象。诸多吉普赛女性形象,是创作主体借助审美想象的"完形"手法,亦真亦幻地塑造出来以表达其内在精神的追求。具体表象中渗入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态度后,作为审美意象的吉普赛女性形象随之而生。
李雁劼
关键词:审美想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