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部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王雷李超杜媛鲲孙健张海滨等
- 该研究属于医学领域中胸外科学和肿瘤学的应用研究主要技术内容:1.回顾性收集住院肺部肿瘤病例。2.采用内镜技术、病理学技术和影像学等技术系统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诊断学研究;3.探讨少见肺部恶性肿瘤的术式选择、术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部肿瘤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
- JWH-015预防给药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源性炎症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R)激动剂JWH-015预防给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及对海马脑区神经源性炎症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20只6月龄健康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20只同窝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WT+VEH)、AD模型组(APP/PS1+VEH)、JWH-015处理组(APP/PS1+JWH-015)和JWH-015单药组(WT+JWH-015),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8 w JWH-015 0.5 mg·kg^(-1)·d^(-1)或等量溶剂。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刚果红染色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沉积数量;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型钙结合受体分子(Iba)1的免疫荧光变强度及神经源性炎症变化;通过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树突棘突密度检测神经可塑性变化。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Morris水迷宫第5天潜伏期显著延长,第6天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同时,海马脑区内出现刚果红染色呈阳性的斑块,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Iba1免疫荧光强度显著增加,DG区颗粒细胞树突棘突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AD模型组相比,JWH-015处理组小鼠第5天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而第6天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海马脑区Iba1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但海马脑区内Aβ斑块沉积数量、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DG区颗粒细胞棘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与海马脑区内Aβ斑块沉积导致的慢性神经源性炎症加重及神经可塑性下降有关;CB2R激动剂预防给药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但对脑内Aβ斑块沉积数量和神经可塑性的下降无影响。
- 李超史敬璞史媛媛贾慧群李锦王勃
- 关键词:神经源性炎症神经可塑性
- 心肌缺血预处理与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被引量:5
- 2018年
- 背景 随着对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心肌IPC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一种“终末效应子”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KATP通道)在IPC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广泛关注。 目的 进一步阐明心肌IPC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对细胞膜KATP通道(sarcolemm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sarcKATP通道)的生理特性、在心肌IPC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以调节sarcKATP通道为靶点的研究有望为IPC策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成红李超贾慧群
- 关键词: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NB)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60~8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全身麻醉组(G组)和PVNB联合全身麻醉组(PG组)。PG组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患侧T_(4)和T6两点PVNB,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记录rScO_(2)最大值、最小值和累积低于基础值时间。于麻醉前(T_(0))、单肺通气前5 min(T_(1))、单肺通气后5 min(T_(2))和气管拔管(T_(3))时记录rScO_(2);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内有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PG组患者术中rScO_(2)最小值、T_(2)和T_(3)时rScO_(2)升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NB联合全身麻醉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rScO_(2),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赵伟李超王之骄申军梅贾慧群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胸腔镜检查肺切除术
- 老年患者面部巨大肿物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被引量:1
- 2021年
-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男性,年龄67岁,体重70 kg,身高178 cm。因右面部肿物40余年,突然增大3月余入院。患者于40年前发现右侧面部肿物,初起如"核桃"大小,近年来虽稍有增大,但未予治疗。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肿物增长迅速,导致言语和进食障碍,遂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但因合并"心肌梗塞"和"颈动脉瘤"等一直未予治疗。
- 申军梅李超雍芳芳朱康生史敬璞史媛媛左明章赵晶张惠陈彦平王琦贾慧群薛张纲朱涛王天龙黄宇光
- 关键词:肿物切除术老年患者颈动脉瘤围术期管理面部
- 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择期拟行胸科手术且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175例,性别不限,年龄≥55岁,预计手术时间≥2 h。于麻醉诱导前开始持续监测rScO2至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采用全麻、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或全麻联合局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麻醉手术史、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根据单肺通气期间是否发生rScO2降低(rScO2绝对值小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大于20%),将患者分为2组:rScO2降低组和rScO2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7例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了rScO2降低,发生率为6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rScO2降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其保护性因素。
- 赵伟贾慧群李超张东莹王之骄申军梅
- 关键词:氧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
- 沉默PLK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PLK1表达下调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PLK1 siRNA和control siRNA转染肺腺癌H1792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1792细胞中PLK1、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检测周期分布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H179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PLK1 siRNA组PL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PLK1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siRNA组穿膜细胞数显著少于control siRNA组(P<0.05)。结论PLK1在肺腺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邓皓文汪志宇刘亮吴瑞峰李超王雷
- 关键词:RNA干扰细胞周期
- 胞外囊泡通过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G2调控肺腺癌耐药的作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携带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G2(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调控肺腺癌耐药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人肺腺癌细胞A549,建立顺铂(cisDiaminedichloroplatinum,CDDP)耐药的肺腺癌细胞A549/CDDP;利用梯度离心法提取A549及A549/CDDP细胞释放的EVs,分别命名为EVs1及EVs2。EVs1及EVs2干预A549细胞48 h后,细胞分别命名为A549-EVs1及A549-EVs2。利用pCDNA3.1-ABCG2重组质粒转染A549细胞,建立A549/ABCG2细胞;转染空载体的A549细胞命名为A549/pCDNA3.1细胞。以MTT检测计算细胞24 h对CDDP的耐药指数;real-time PCR检测细胞、EVs中ABCG2基因表达;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分别接种A549及A549-EVs2细胞至裸鼠皮下,记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成瘤后腹腔注射3 mg/kg CDDP,每周1次,共2次。取皮下移植瘤组织,real-time PCR检测ABCG2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结果以亲代细胞A549为参照,A549/CDDP、A549/ABCG2、A549/pCDNA3.1、A549-EVs1、A549-EVs2细胞24 h对CDD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7.17、10.06、1.02、1.19、5.40。各细胞中、EVs中ABCG2基因的表达水平相比较,A549/CDDP细胞高于A549细胞,A549/ABCG2细胞高于A549/pCDNA3.1和A549细胞,EVs2高于EVs1,A549-EVs2细胞高于A549-EVs1细胞(P<0.01)。实验组移植瘤体积、细胞中ABCG2基因表达大/高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携带ABCG2基因的EVs可以调控肺腺癌细胞耐药。
- 王雷米源张新飞李星何彩一李超刘亮
- 关键词:耐药裸鼠
- 超声引导T5横突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区域的分布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T5横突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区域的分布情况。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男性患者30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于T5横突水平行竖脊肌平面阻滞,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0.4 ml/kg。采用冷温法测试胸背部各区域(以体表标志线将左侧躯体划分为18个区域,分别编号1-18号)的阻滞情况,于注药后10、15、20、25、30、40和50 min时记录患者各区域阻滞有效情况;记录患者气胸、穿刺血肿和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5横突水平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注药后30 min时阻滞范围基本固定,覆盖胸骨角水平到肋弓下水平。≥95%患者阻滞有效区域为1-3、5-7号区域,≥90%且<95%患者阻滞有效区域为1-15和17号区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气胸、穿刺血肿和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T5横突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有效区域主要分布在T2~T8胸背部皮区。
- 申军梅李超史敬璞贾慧群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背部肌肉
- 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因素对异丙酚复合羟考酮麻醉诱导时镇静效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评价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因素对异丙酚复合羟考酮麻醉诱导时镇静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68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4岁,BMI 20~30 kg/m2。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2组(n=34):新辅助化疗组(Ⅰ组)和未化疗组(Ⅱ组)。Ⅰ组于术前化疗3个周期(1个化疗周期21 d),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复合卡铂,化疗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羟考酮0.2 mg/kg,4 min后采用内嵌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的TCI异丙酚,按序贯法确定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1.0 μg/ml,相邻靶浓度之比为1.09。采用Probit法计算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Ⅰ组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95%可信区间为1.22 μg/ml(1.14-1.30 μg/ml),Ⅱ组为1.74 μg/ml(1.57~3.19 μg/ml)。与Ⅱ组比较,Ⅰ组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P<0.05)。结论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可增强异丙酚复合羟考酮麻醉诱导时的镇静效力。
- 雍芳芳贾慧群王合梅李超杜伟
- 关键词:二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