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茗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节性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调控分子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红斑
  • 1篇皮肤红斑狼疮
  • 1篇自噬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表型
  • 1篇相关蛋白
  • 1篇囊肿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李茗芳
  • 3篇郝飞
  • 2篇罗娜
  • 1篇杨希川
  • 1篇于大堂
  • 1篇阎衡
  • 1篇钟白玉
  • 1篇张正丰
  • 1篇倪兵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凋亡调控分子BclGL诱导PBMC及Treg细胞凋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为特征。免疫调控紊乱是...
李茗芳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微囊肿性附属器癌1例被引量:1
2013年
微囊肿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属于汗腺癌的一个亚型,临床上罕见。MAC是一种生长缓慢,有向汗腺和毛囊双向分化的局限性侵袭性皮肤恶性肿瘤。
李茗芳罗娜郝飞
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NIP3的表达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自噬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后6、12、24、48、72 h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T10椎板切除,Allen’s法建立损伤模型。透射电镜观测损伤组织的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LC3、BNIP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LC3、BNIP3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透射电镜下脊髓损伤48 h后观测到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C3-Ⅱ表达量48 h后明显升高(P<0.01),BNIP3损伤后12 h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LC3、BNIP3在损伤区域的神经元中高表达。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激活神经元自噬以及相关蛋白表达。
于大堂李茗芳倪兵张正丰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噬LC3BNIP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尽管在SLE患者中Treg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存在定性和/或定量的异常,但不同研究得到的结论却经常相互冲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选择的患者处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或者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不同,以及患者是否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SLE自身的炎症环境的影响等。在众多研究所提到的Treg细胞标志中,CD25处于高表达水平,并且与转录因子Foxp3并列为SLE中研究最多的两个标志分子。本文将就这两个主要的Treg细胞表型的标记分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李茗芳郝飞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调节性T细胞CD25FOXP3
线状皮肤红斑狼疮一例
2013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因额部正中及头发皮起带状红斑2个月,于2010年9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额部正中部位出现一线状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
李茗芳罗娜阎衡杨希川钟白玉郝飞
关键词:红斑狼疮皮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