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林

作品数:83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文化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7篇大学生
  • 27篇高校
  • 26篇文化
  • 16篇德育
  • 15篇教育
  • 13篇道德
  • 13篇政治
  • 13篇高校德育
  • 12篇思想政治
  • 12篇人格
  • 10篇政治教育
  • 10篇治教
  • 10篇思想政治教育
  • 8篇道德人格
  • 7篇当代大学生
  • 7篇德育主体
  • 6篇主义
  • 6篇教师
  • 5篇院校
  • 5篇社会

机构

  • 66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建筑科技...

作者

  • 71篇李英林
  • 3篇赵继伦
  • 3篇张宁
  • 2篇景译卫
  • 2篇郭方圆
  • 1篇宁贺
  • 1篇王洪鹤
  • 1篇王楠
  • 1篇曹春保
  • 1篇李慧
  • 1篇庞艳美
  • 1篇李研
  • 1篇张聪慧
  • 1篇郭冰冰
  • 1篇张瑶
  • 1篇李尧
  • 1篇奥伦
  • 1篇张剑锋

传媒

  • 12篇才智
  • 5篇黑龙江高教研...
  • 5篇佳木斯职业学...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技经济...
  • 3篇太原城市职业...
  • 3篇河北开放大学...
  • 2篇山海经(故事...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电力职业...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现代营销(下...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山西农经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经贸实践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路径探究
2023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建构友好师生关系、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意义重大。文章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路径为主要研究方向,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三者为着力点,通过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学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社会各界增强认同和支持,引导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和知识人格的表率,不断落实思政课立德和育人的根本任务。
戴轶男李英林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的价值
2020年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开始蔓延,大学生群体成为抗击疫情斗争的新生力量,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思想力量更是彰显出特有的时代价值。本文将通过此次疫情,挖掘传承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民族危机意识、确立民主进步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价值;探索五四精神在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使命、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诠释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科学传承。
逯融融李英林
关键词:疫情防控五四精神大学生传承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
2010年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民价值观错位、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和主体意识缺失。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学校应当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本文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李尧李英林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
高校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1年
文化是主体人格的展现和成因。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人、陶冶人、规范人等功能,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途径。为此,高校应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李英林景译卫
关键词:校园文化道德人格大学生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价值及路径
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对我国新时代优秀教师集体品质和精神风貌进行了深刻总结和系统阐释。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教育家精神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筑牢教育信仰、守住师德底线、提供行动指南、指明立身之本、强化育人使命、端正价值取向。教育家精神将从理想信念的感召力、人格品质的影响力、教育教学的驾驭力、心理情感的沟通力、学识素养的吸引力、价值追求的感染力六个方面全方位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提升。
金光美李英林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
社会转型期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调研
2011年
通过调研某农业院校女研究生对爱情的看法、对婚姻形式和择偶因素的态度,分析社会转型期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的整体特征和发展态势,旨在寻找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措施。
李慧李英林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
论道德人格的文化生成被引量:2
2007年
从道德人格和文化的基本规定性的解读入手,论述了道德人格和文化的关系,特别是着重阐述了文化对道德人格形成的作用,并由此得出结论,文化生成道德人格,因此,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人的道德人格,以促使人把所接受的文化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推动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李英林曹春保
关键词:道德人格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2019年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对继续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研究的践行有一定的作用。
李英林孙丽颖
关键词:实践教学立德树人
论高校德育教师的自我悖论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以文化哲学为视角,阐释高校德育教师自我悖论的现状,解析高校德育教师自我悖论的成因,探寻超越高校德育教师自我悖论的路径。
李英林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师文化
高校学生道德失范的文化成因与对策探究
2016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频发,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思想盛行,信念薄弱和知行脱节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必然影响大学生整体的道德践行水平,这与新时期文化的影响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如今,青年学生道德滑坡引发行为失范,探究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文化成因与对策对于社会的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张宁李英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