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阻塞性
  • 8篇阻塞性肺疾病
  • 8篇慢性
  • 8篇肺疾病
  • 6篇慢性阻塞性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疾病
  • 4篇心病
  • 4篇吸烟
  • 4篇肺心病
  • 3篇动脉
  • 3篇吸烟者
  • 3篇疗法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 3篇COPD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吸入
  • 2篇发病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市房山区...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作者

  • 14篇李清
  • 14篇程显声
  • 6篇华毅
  • 5篇李景周
  • 4篇刘国华
  • 4篇武阳丰
  • 4篇马秀平
  • 4篇李亚辉
  • 4篇徐希胜
  • 3篇李智
  • 3篇张珍祥
  • 3篇谢高强
  • 2篇何建国
  • 2篇向平超
  • 2篇徐永健
  • 2篇谢宝元
  • 2篇张二明
  • 2篇柳志红
  • 2篇姚震
  • 1篇陈祥银

传媒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时吸入一氧化氮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观察延时吸入一氧化氮(NO)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鼻罩吸入NO(20ppm),每天4小时,连续治疗4周。结果吸入NO治疗后,收缩期三尖瓣返流速度及其压差分别下降11.8%和22.6%(P<0.0001),心胸比率缩小5.7%(P<0.0001),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每搏量、左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分别提高29.9%、60.3%、37.8%、21.7%和3.8%(P均<0.0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体动脉压和血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延时吸入NO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临床毒副作用。
何建国程显声熊长明高莹柳志红王志明郑立志李清李智马秀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高血压呼吸疗法肺动脉高压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方法用右心导管检查术测定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指标,观察吸入20、40、60和80ppm不同浓度NO对1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作用。结果吸入20、40、60和80ppmNO均有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的作用。吸入20ppmNO即达到最大扩血管效应,肺动脉平均压和肺血管阻力分别降低26.5%和40.3%(P<0.0001);增加吸入NO的浓度,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不再进一步降低。结论患者吸入NO的最佳浓度以不超过20ppm为宜。
何建国程显声熊长明华毅柳志红赵彦芬陈白屏高莹李清马秀平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疗法
6年间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影响。方法1996年,对456名慢性呼吸症状和重度心脑血管病的重度吸烟者(FVC≥15包/年)进行调查,询问吸烟史,测量气道反应性、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2002年对其中259人再次进行呼吸功能测量,以及COPD发病情况。结果调整年龄、性别、身高、吸烟包/年、吸烟种类(无过滤嘴、有过滤嘴、混吸)、戒烟和基线FEV1后,气道高反应性(AHR,PC20FEV1<8mg/m1)加快了FEV1(β=19.2ml/yr,P=0.003),FVC(β=20.6mL/yr,P=0.012)和FEV1/FVC(β=0.4%/yr,P=0.008)的1996-2002年间的下降速度。对基线无COPD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气道高反应性者6年后COPD发病危险显著增加,调整调整年龄、性别、身高、吸烟包/年、吸烟种类(无过滤嘴、有过滤嘴、混吸)、戒烟和基线FEV1后,OR值为5.6(95%可信区间:1.1~28.2)。结论气道高反应性在吸烟引起的CO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气道反应性测定有助于吸烟易感者的早期发现。
谢高强程显声李清徐希胜谢宝元武阳丰
关键词:气道反应性COPD吸烟
80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型被引量:11
1998年
对经磁共振检查确诊的8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进行分析,全心肥厚型10例(12.50%),厚度为25.60±6.93mm。局限肥厚型70例(87.50%),平均厚度为22.98±5.64mm,其中室间隔肥厚型31例(38.75%),平均厚度为22.66±5.85mm;游离壁肥厚型20例(25.00%),20.65±4.07mm;心尖肥厚型11例(13.75%),28.27±5.90mm;室间隔并游离壁肥厚型6例(7.50%),22.33±3.14mm;心尖并游离壁肥厚型及乳头肌肥厚型各1例。合并流出道狭窄者29例,占36.25%。心电图T波倒置者60例,占75.95%(60/79),而S-T段下降者仅9例,占11.39%(9/79),与冠心病心电图变化规律不同。左室肥厚型以全心HCM多见(80.00%);非室间隔肥厚型TV5倒置最多(50.00%),T波倒置最深者多出现在全心HCM,而不是心尖肥厚型。异常Q波在各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程显声程晓荷李坤成李清马秀平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人群防治的初步结果被引量:2
1997年
为研究和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和经验,自1992年春到1995年春对北京、辽宁、湖北三地区农村10万人群,随机队列分层实施COPD和肺心病人群综合防治研究。结果如下:(1)各层人群的管理率提高:高危为85.6%,COPD 87.8%。肺心病83.6%;(2)卫生知识知晓率增加,干预组各项知识增长率为+9.6%到+33.6%,优于对照组(一5.8%到+32.6%);(3)干预组与对照组比:①吸烟量增加的人数较多(20.1%比17.8%),但无统计学意义,戒烟率较高(15.5%比11.3%,P<0.01);②新发高危人群数较少(2.8%比3.9%,P<0.01);③新发肺心病患者数较少(19.9%比22.6%,P>0.05);④肺心病病死率较低(4.34%比4.78%,P>0.05)。需指出,经过3年的干预虽获初步结果,但由于COPD和肺心病是一长期慢性过程,明显的人群防治效果仍需不断工作。
程显声李景周张珍祥刘国华华毅徐希胜徐永健赵玉霞李清张学功李亚辉马秀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流行病学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气变化被引量:10
1997年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气变化程显声李清李瑛马秀平赵慧英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常呈隐匿过程,临床表现类似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近年,由于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逐渐被应用,预后已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肺栓塞有价值的筛选性指标,为...
程显声李清李瑛马秀平赵慧英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栓塞性血气变化
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患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2
1999年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的易患因素。方法病例组为154 例吸烟指数(每日平均吸烟支数×吸烟年数) ≥300 、无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COPD 患者,其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 70% ;在同居住地(乡镇)按1:1 配对选择同年龄( ±3 岁) 、同性别的吸烟者(无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 且FEV1/FVC≥75 %) 作为吸烟对照组;另检查了23 名从不吸烟、无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且FEV1/FVC≥75 % 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做问卷、查体、心电图、X线胸片、肺功能、支气管反应性及包括α1 抗胰蛋白酶(α1AT) 活性、弹性蛋白酶活性、丙二醛(MDA)、前胶原Ⅲ肽(PⅢP)、IgE、IgG等血清学检查。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的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资料有可比性。血清学检查:病例组α1AT活性明显低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05) ,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病例组与吸烟对照组间PⅢP及IgE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支气管反应性阳性率为78 % ,PC20 为(1-4 ±1-6)g/L;吸烟对照组阳性率为28% 。
程显声武阳丰李景周陈祥银华毅徐希胜李清李亚辉李智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易感因素COPD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2例生存因素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3年对 2 0 2例重症COP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血气、肺功能、心电图、肺阻抗容积波图和 6min行走距离等检查 ,并进行 7年 (1993~2 0 0 0年 )随访 ,记录生存状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资料发现 :(1)随访 198例 ,随访率98 0 % ,总病死率 2 8 8% ;(2 )回顾性比较 :生存组与死亡组基线年龄、肺功能、血气分析、6min行走距离、肺阻抗容积波图等级、心电图差异有显著性 ;(3)前瞻性单因素分析 :肺型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4)Cox生存时间分析 :控制基线年龄、性别、干预与否后 ,肺功能、血气分析、6min行走距离、肺阻抗容积波图等级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 肺功能、血气分析、6min行走距离、肺阻抗等级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对COPD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
张二明程显声姚震李清向平超谢高强武阳丰
关键词: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自然史
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环境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提供除吸烟以外的外环境因素与吸烟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关系的信息。方法:在北京房山区23个自然村筛查出154例吸烟无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COPD患者(FEV1/FVC<70%),在同年龄(±3岁)、同性别、同居住地吸烟的正常人群中(无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且FEV1/FVC≥75%),按1∶1配对作为对照。其中男性137对,女性17对。问卷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居室环境、职业暴露史、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肺功能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FEV1/FVC等。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冬季热炉取暖方式(OR=1.75)、厨房没有安装抽油烟机(OR=2.03)及居住土坯房屋类型(OR=1.82)等居室环境与COPD发生有关联(P<0.05);接触谷尘(OR=1.63)、化学品(OR=11.77)等职业暴露;吸烟深吸(OR=1.68)、有无过滤嘴(OR=2.55)、家族慢性支气管炎史(OR=1.74)等与COPD发生有关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化学品(OR=3.27)。
张啸飞程显声李景周华毅徐希胜李清李智李亚辉
关键词:慢性吸烟阻塞性肺疾病环境因素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关系被引量:37
1999年
目的调查吸烟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间的关系,促使吸烟者戒烟。方法1992年春对北京市房山区、湖北省潜江地区及辽宁省沈阳市郊区(县)在册的102230名村民中≥15岁人群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体检及肺功能测定,分析吸烟与COPD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由单纯吸烟引起的COPD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822人,占吸烟人数的24.6%,由吸烟及慢性气道炎症史引起COPD者624例,占该组被调查人数的40.4%。分析两组COPD患者与吸烟指数(每日平均吸烟支数×吸烟年数)的关系。COPD患者与吸烟有关者为71.6%(1446/2020),吸烟指数愈大,COPD发生率愈高(40%以上),肺功能损害也愈严重。结论国人吸烟者中COPD发生率高于国外报道,在长期吸烟者中COPD的发生率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吸烟量的增多,患COPD的机会也逐渐增多。戒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程显声李景周张珍祥刘国华华毅李清
关键词:吸烟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