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触诊为肿块的乳腺腺病的动态增强MRI诊断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触诊为肿块的乳腺腺病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的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而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的患者术前一周内行DCE-MRI的影像资料,回顾分析经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时间-信号曲线(TIC)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探讨病变特点。结果 21例(77.8%)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其中19例表现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强化,2例表现为局限性强化;6例(22.2%)表现为肿块样强化。TIC:17例(63.0%)表现为早期缓慢流入,10例(37%)表现为早期中度流入。延迟期19例(70.4%)表现为I型曲线(渐进型),8例(29.6%)表现为II型曲线(平台型)。结论触诊为肿块的乳腺腺病的MRI表现多为双侧乳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强化,体积均较小,强化程度低,TIC早期缓慢或中度流入,延迟期以流入型为主。
- 于艳妮董光李明志耿海李春梅张涛张强张书宜
- 关键词:乳腺腺病肿块磁共振成像
- ROC曲线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MRI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乳腺癌和4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X线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所得图像分为X线图像、MRI图像、联合图像3组,用5分法(肯定是、可能是、不确定、可能不是、肯定不是)对图像进行诊断,并分析3种方法检出率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z)。结果:X线、DCE-MRI及二者联合应用分别诊断乳腺癌32、38、40例,分别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1、32、39例。X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6.2%(32/42),特异度为73.8%(31/42);DCE-MRI敏感度为90.5%(38/42),特异度为76.2%(32/42);二者联合应用敏感度为95.2%(40/42),特异度为92.9%(39/42)。ROC曲线显示X线摄影与MRI图像联合应用所得曲线更靠近左上角,且Az值显著增大。结论:乳腺X线摄影与MRI诊断乳腺癌有一定价值,但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最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 朱苏元聂家秋王文刚李春梅于燕妮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磁共振成像ROC曲线
- 双源CT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 2012年
- 目的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办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分为A,B两组进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BMI分为C,D组,选取冠咏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009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82.7%(456,/552),83.9%(379/452),86.9%(502/578),85.1%(363/427),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06±0.84)mSv,(5.38±1.29)mSv,前置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4.46±1.21)mSv,回顾性扫描C,D组分别为(7.90±2.01)mSv,(13.34±1.21)mSv,回顾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13.08±3.19)mSv,分别降低44.3%和41.2%,平均降低63.O%.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适应性扫描能够为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 李春梅庄莹莹张涛耿海徐益明季乐新聂家秋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 MRI BI-RADS 4类乳腺疾患良性病变分析
-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乳腺癌发病年轻化日趋明显,据统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城市发病高于农村。而乳腺癌相对5年生存率接近70%,早期检出和正确诊...
- 李春梅耿海聂家秋张强
- 关键词:乳腺癌病变分析磁共振检查
- DCE-MRI及DWI对BI-RADS 4-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MRI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对BI-RADS 4-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为BI-RADS 4-5类、未经治疗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测量病灶的ADC值,进行t检验并用ROC曲线分析。结果:69例病变中27例为良性,42例为恶性,BI-RADS 4-5类乳腺肿块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毛刺、环形强化、流出型曲线时恶性可能性高(P<0.05),病变形状和早期强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4.903,P=0.000),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12×10-3 mm2/s,敏感性82.4%,特异性80.6%,产生假阳性的常见病变主要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DWI与DCE-MRI结合对鉴别BI-RADS 4-5类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调整部分病变的分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李春梅董光王文娟耿海聂家秋张强庄莹莹于秀荣孟凡莲
- 关键词:乳腺肿瘤弥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