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蕾

作品数:60 被引量:450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政治法律
  • 16篇经济管理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能源
  • 14篇气候治理
  • 12篇全球气候治理
  • 11篇气候
  • 10篇能源转型
  • 10篇清洁能源
  • 10篇
  • 7篇外交
  • 5篇生态
  • 5篇能源安全
  • 5篇共同体
  • 4篇政府
  • 4篇生态文明
  • 4篇能源外交
  • 4篇一带一路
  • 3篇能源合作
  • 3篇欧盟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危机
  • 3篇清洁能源合作

机构

  • 57篇山东大学
  • 5篇柏林自由大学
  • 2篇上海国际问题...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杜伦大学
  • 1篇国网山东省电...

作者

  • 58篇李昕蕾
  • 3篇任向荣
  • 2篇于宏源
  • 1篇刘昌明
  • 1篇赵婷
  • 1篇李慧明
  • 1篇宋天阳
  • 1篇王彬彬

传媒

  • 4篇国际论坛
  • 4篇国际展望
  • 3篇当代世界
  • 3篇东北亚论坛
  • 3篇社会科学
  • 3篇当代世界社会...
  • 3篇太平洋学报
  • 3篇鄱阳湖学刊
  • 3篇国家治理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国际观察
  • 2篇东南亚纵横
  • 2篇南洋问题研究
  • 2篇欧洲研究
  • 2篇外交评论(外...
  • 2篇国际安全研究
  • 2篇复旦国际关系...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文明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 9篇2024
  • 9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迁中的地区环境治理——以东盟环境合作为例被引量:11
2008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演变,其标志性的事件包括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及2002年的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在关注全球环境治理的同时,人们不能忽视的现实就是,一个地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更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环境治理这一概念本身就侧重生态区域的理念,人类虽日益意识到全球性环境难题,但所见证和参与的大多数环境行动大都是地方化的。
李昕蕾
关键词: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合作生态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绿色议题联盟与复合安全化实践:美国关键矿产联盟的构建逻辑被引量:4
2024年
随着碳中和共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主流认知,关键矿产作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一国在世界低碳秩序转型中能否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面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绿色崛起,美国对本国在关键矿产供应上的结构性劣势产生了浓重的霸权焦虑和不安全感。为此,美国选择对传统联盟体系进行调整,试图通过构建绿色议题联盟重塑对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为了解决联盟调整过程中的合法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美国开启了复合安全化实践。其中,美国的安全化话语实践框定了联盟调整的合法性问题,针对国内民众和外部盟友塑造了关键矿产领域的不安全感,明确了议题联盟需要对抗的目标和具体做法。美国的安全化政策实践则在话语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与外部盟友之间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相互嵌套、兼顾多方位需求的合作机制。安全化话语实践和安全化政策实践相互交织,推动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关键矿产联盟不断成形。然而,美国关键矿产联盟在理念、分歧管理和资源支撑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其效力难以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
李昕蕾李昕蕾
关键词:能源转型
跨国城市网络的实验主义治理研究--以欧洲跨国城市网络中的气候治理为例被引量:12
2014年
实验主义治理是有别于大多边主义治理模式的新型多元主义治理模式,强调治理的网络弹性、知识创新性和实验回归性。本文以跨国城市网络为研究主体,对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实验主义治理逻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作为全球实验主义治理的滥觞之地,欧盟开放式协调及多层治理模式推动了跨国城市网络的发展。通过比较四个欧洲跨国城市网络在气候治理中的表现,本文认为跨国城市网络的整体治理路径符合实验主义治理的基本逻辑假设。其中内部治理(信息交流、基准设定)和内外交汇式治理(项目合作、网络调解)促进了网络内部的实验创新性,为城市网络的实验创新和经验扩散提供了各种治理资源。外部治理(对外影响、相互依赖)和内外部交汇式治理开拓了实验治理的反馈渠道,有助于提升城市网络在欧盟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特别是促进政策评估的科学性以及政策框架目标的定期修订。而且,根植于欧盟的地区深入性网络比全球和地区号召性网络在实验主义治理上更具优势,全球深入性网络的治理成效则介于两者之间。
李昕蕾宋天阳
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被引量:11
2007年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秩序重构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地区主义的影响下,东亚的内聚力和地区性不断增强、共同理念和地区规范逐渐形成,新的权力结构开始确立,这些因素不断解构着美国主导的"轴心—轮辐式"东亚霸权秩序,并使之呈现出向地区整合背景下"多元共同合作"秩序转变的发展态势。
刘昌明李昕蕾
关键词:地区主义地区秩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及其路径优化被引量:10
2019年
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深度扩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影响,是全面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使命。在全球环境治理理念的规范性话语塑造进程中,中国不仅要着重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优势,而且要不断优化其国际传播机制、创新其国际传播路径,聚焦全球气候治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全球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实践,不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效果和全球影响力。
李昕蕾
关键词: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
全球可再生能源治理中的制度性领导:德国外交路径及其启示被引量:5
2021年
德国所颁布的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不仅成为其国内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柱,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其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鉴于可再生能源议题在联合国层面一直滞缓难行,德国用了将近三十年的外交实践来推进全球可再生能源治理的制度化进程,通过召开国际清洁能源大会(IRECS)、建立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等多元路径塑造自身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治理中的制度性领导力。基于对制度性领导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以及德国外交发展路径的系统性分析,可以看出德国通过企业家型、话语理念型和方向型领导路径来打造一种制度性领导优势,且不同制度性领导路径之间相互支持。面对各种阻碍势力和制度性竞争者,德国通过话语框定、主场外交、议程嵌入、盟友寻求及共识网络建构等外交策略选择不断推进其制度性领导步伐。鉴于德国制度性领导的外交路径经验,中国需要利用自身在可再生能源上的结构性优势,通过灵活多元的可再生能源外交,提升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治理中的绿色制度性话语权。
李昕蕾李昕蕾
治理嵌构视域下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与应对策略被引量:3
2021年
在后巴黎时代如何合理界定国家在全球气候机制复合体中的角色以及推进其同非国家行为体的嵌入式互动,已成为一国提升气候治理话语权和制度性引领力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此,中国亟须提升本土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嵌构的能力:在法律体系完善基础上分阶段提升社会组织的国际化程度;注重本土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嵌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重视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议题倡导和话语传播能力;通过网络协调策略来推进"一带一路"复合型气候公共外交的发展。
李昕蕾
关键词:气候治理社会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与中国角色被引量:14
2023年
在全球碳中和态势下,清洁能源转型被视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方案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绿色引擎。地缘冲突下的能源危机加速了全球清洁能源的转型步伐,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增长与碳中和目标实现之间仍有极大差距,清洁能源发展的“南北差距”和“转型分歧”明显扩大,全球绿色能源博弈态势不断加剧。中国作为清洁能源生产和绿色投资大国,凭借自身的结构性优势日益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不断向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高效的方向发展。
李昕蕾
关键词:清洁能源能源转型中国角色
过程研究纬度下的全球性城市发展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探析--以中国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的构建和分析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近年来,全球城市理论的研究范式呈现出空间网络化、主动性认知转向和外交功能性聚焦等发展趋势,但是这一范式变迁还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实践模式,基本反映了对全球城市及其资源流动和配置的"结构性"研究。随着世界权力体系的变迁和地缘经济版图的演进,全球城市格局发生了新的调整,即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性城市拥有更为强劲的增长动力,日益成长为重要的全球性城市。这需要我们从"过程性"研究纬度重新审视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时间的社会性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建构作用,"过程纬度"为全球城市的结构变迁提供了一种动力机制,为城市进化过程提供了动态性诠释。对于全球城市发展的过程性研究,首先需要突破既有的"结构性"城市指标体系。因此,基于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通过多元指标设置来衡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边界,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对外交往活力的过程性研究。通过对中国排名前十的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描述和比较,旨在用量化方式回答如何基于过程纬度来分析中国城市对外交往的内涵以及衡量形式,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如何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和城市发展活力提供软性的政策指导路径。
于宏源李昕蕾
跨越传统理论范式的历史释读——评析《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2008年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作为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并在此之后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荣誉教授。2005年约瑟夫·奈被评为美国国际关系领域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李昕蕾
关键词:释读美国学者自由主义学派助理国防部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