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旦

作品数:51 被引量:36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瘤胃
  • 15篇微生物
  • 10篇瘤胃微生物
  • 10篇奶牛
  • 7篇动物
  • 7篇日粮
  • 7篇肉牛
  • 7篇牛瘤胃
  • 7篇奶牛瘤胃
  • 7篇基因
  • 6篇多样性
  • 5篇反刍
  • 5篇反刍动物
  • 4篇维基尼亚霉素
  • 4篇基因组
  • 4篇基因组学
  • 3篇油酸
  • 3篇日粮添加
  • 3篇实时定量PC...
  • 3篇饲料

机构

  • 4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甘肃农业大学
  • 1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7篇李旦
  • 43篇王加启
  • 37篇卜登攀
  • 28篇刘开朗
  • 24篇赵圣国
  • 20篇周凌云
  • 18篇于萍
  • 16篇魏宏阳
  • 5篇董晓丽
  • 5篇杨舒黎
  • 5篇郭同军
  • 5篇李发弟
  • 4篇栾绍宇
  • 4篇霍小凯
  • 3篇金迪
  • 3篇李珊珊
  • 3篇李长皓
  • 3篇邓露芳
  • 3篇王建平
  • 3篇刘光磊

传媒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奶牛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第二届中国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饲料博览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五届博士生...

年份

  • 4篇2011
  • 9篇2010
  • 2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刺激后小鼠肝脏内参基因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实时定量PC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胞或组织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和半定量。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可以消除不同标本在RNA的产量、质量以及逆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别,从而获得目标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真正差异。本试验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小鼠在经过免疫刺激后,B2M、ACTB、GAPDH、SDHA、HPRT1和ARBP共6个内参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6个内参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确定了ACTB、GAPDH两个看家基因适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为研究小鼠免疫刺激后肝脏目标基因的表达奠定基础。
董晓丽王加启卜登攀刘光磊李旦张春刚程金波魏宏阳周凌云赵国琦
关键词:内参基因基因表达实时定量PCR免疫刺激
瘤胃微生物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瘤胃微生物的定量有传统计数和现代分子定量两大类方法。其中,传统方法包括经典的亨氏滚管法和最大可能法,但它们测定瘤胃微生物总数的结果可能偏低。运用分子方法定量一些重要的微生物不仅能很好地解释它们在瘤胃代谢中的作用,而且有助...
杨舒黎苟潇李旦胡志勇王加启
关键词:微生物特性
文献传递
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奶牛瘤胃尿素分解菌的多样性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脲酶保守序列ureC引物和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并测序,揭示奶牛瘤胃尿素分解菌的多样性。提取本研究室前期鉴定的16个脲酶克隆的质粒,利用脲酶保守序列ureC引物和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9-T载体,转化E.coliJM109,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利用Blast程序将序列与GenBank和RDP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使用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4个脲酶克隆含有脲酶保守序列ureC,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U1、U5、U13和U15分别属于Firmicutes、ε-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7个脲酶克隆含有16S rDNA,经过建树分析,U1、U3、U7、U10、U11、U12和U14分别属于Staphylococcus、Shigella、Bacillus、Acinetobacter、Achromobacter、未培养微生物和Bacillales。实验结果显示,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基因和尿素分解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赵圣国王加启刘开朗李旦于萍
关键词:脲酶多样性宏基因组学RDNA
奶牛瘤胃反-11-油酸氢化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引言/目的奶牛瘤胃中的氢化过程对乳脂肪组成有重要影响,反-11-油酸(trans-11 18:1,TVA)是氢化的主要中间产物,是牛奶中营养成分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的主要前体物。氢化过程的发生是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结...
金迪王加启赵圣国李旦卜登攀周凌云
文献传递
肉牛瘤胃纤维分解菌RealTime PCR定量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本研究针对瘤胃中复杂微生物,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提取瘤胃微生物总DNA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及优化,证明反复冻融法与珠磨仪法经过改进后提取瘤胃微生物总DNA片段基本在20kb左右,提取效率稳定,并通过真细菌、古...
李旦
关键词:纤维分解菌
文献传递
体外法添加苹果酸与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功能菌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本试验在添加饱和脂肪酸即硬脂酸(Stearic acid,SA)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苹果酸(Malic acid,MA),采用体外法对瘤胃微生物进行培养,通过实时定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在添加脂肪酸和苹果酸后,对瘤胃功能微生物如纤毛虫、产甲烷菌,纤维分解细菌、氢化细菌以及脂肪分解菌的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硬脂酸后对脂解厌氧弧杆菌(Anaerovibrio lipolytica)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脂解厌氧弧杆菌数量减少了95.8%(P<0.001),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增加了52.5%(P<0.05)。添加苹果酸后,添加5mmol/L MA处理组的脂解厌氧弧杆菌数量减少了91.2%(P<0.001),添加10mmol/L MA处理组,减少了94.8%(P<0.001),而MA10组比MA5组的该菌数量减少了41.3%(P<0.05)。本研究结论是硬脂酸和苹果酸分别对瘤胃部分微生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二者对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影响并不显著。
李旦王加启卜登攀刘亮刘开朗赵圣国于萍
关键词:苹果酸PCR
瘤胃甲烷调控方法评述被引量:7
2009年
反刍动物释放的甲烷不仅消耗6%~10%的能量摄入,而且是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过去20多年以来,研究人员围绕瘤胃甲烷生成及其调控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提供电子释放新途径;(2)利用疫苗、生物控制剂(噬菌体和细菌素)以及化学抑制剂等抑制产甲烷菌,以及(3)去原虫、添加植物提取物或有机酸等促进产乙酸菌增加,降低产甲烷菌可利用的氢。瘤胃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能够将复杂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为挥发性脂肪酸,这个过程部分依赖于甲烷的生成和氢的消耗。因此,虽然各种调控措施能够在短期内抑制甲烷生成,但瘤胃微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原有的甲烷生成水平,这表明我们对瘤胃中氢代谢仍然认识不足。进一步提高对瘤胃内氢和甲烷生成的微生物生化机制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甲烷调控措施。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李旦赵圣国于萍魏宏阳周凌云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甲烷
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本研究旨在从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分离活性脲酶。从奶牛瘤胃中收集瘤胃内容物,通过离心和超声破碎的方法得到不含菌体细胞的瘤胃液(CFRF)和瘤胃菌体蛋白液(RCP),利用85%硫酸铵盐析,并透析后,用HiTrap 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脲酶。将纯化后的脲酶用活性PAGE分离,并利用改良的Fishbein染色法,确定脲酶条带位置,切胶,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用LC-MS/MS分析,并用SEQUEST软件在NCBI数据库搜索与质谱信号相匹配的肽段和蛋白质。结果表明从CFRF和RCP中分离出较高活性的脲酶,但经染色后只有RCP脲酶显示活性条带。经质谱分析,最终鉴定出了3种微生物来源脲酶,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和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相似。这说明绕过纯培养微生物,直接从瘤胃中分离脲酶,来研究其性质和来源是可行的,尤其适合对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赵圣国王加启刘开朗李旦于萍卜登攀
关键词:分离纯化活性电泳LC-MS/MS蛋白质组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4
2008年
庞大的瘤胃微生物群系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影响着宿主的代谢,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基于16S rR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探针法、实时定量PCR法、DGGE/TGGE、RAPD和RFLP技术等研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应用宏基因组学如建立YAC文库、BAC文库等研究方法对瘤胃微生物功能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现改善反刍动物乳、肉产品品质的目的。
李旦王加启卜登攀刘开朗赵圣国于萍李长皓魏宏阳周凌云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功能性研究方法
两种检测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Unisensor试剂盒法和杯碟法对22份来自不同奶站的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指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β-内酰胺酶检测过程中,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简便、快捷的Unisensor试剂盒法可以做现场及快速检测,杯碟法可以对Unisensor试剂盒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确证。
康海英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李旦刘开朗王俊刘萍
关键词:Β-内酰胺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