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富强

作品数:63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20篇社会学
  • 13篇历史地理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民族
  • 14篇文化
  • 12篇铜鼓文化
  • 10篇壮族
  • 5篇人类学
  • 5篇传承
  • 3篇瑶族
  • 3篇团结
  • 3篇文化保护
  • 3篇文化交融
  • 3篇文化研究
  • 3篇乡土
  • 3篇乡土社会
  • 3篇民族团结
  • 3篇民族文化
  • 3篇交融
  • 2篇研究范式
  • 2篇中华文化
  • 2篇少数民族
  • 2篇社会

机构

  • 54篇广西民族大学
  • 7篇广西民族学院
  • 3篇广西民族博物...
  • 2篇东华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桂林旅游学院
  • 1篇广西文物保护...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63篇李富强
  • 2篇徐昕
  • 2篇徐杰舜
  • 1篇郑海花
  • 1篇李昆声
  • 1篇白耀天

传媒

  • 14篇广西民族研究
  • 6篇桂海论丛
  • 6篇广西社会主义...
  • 5篇百色学院学报
  • 3篇歌海
  • 2篇广西民族学院...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沿海企业与科...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民族论坛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南宁师范高等...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
本研究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个壮族村寨——平安寨作为社会透视单位,以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及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等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用民族志(ethnogra...
李富强
关键词:乡土社会社会转型
文献传递
鼓伴以舞:中国少数民族铜鼓舞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少数民族铜鼓舞是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时至今日,铜鼓舞在我国壮族、瑶族、苗族、彝族、水族、布依族、佤族的生活中,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学界对少数民族铜鼓舞多有研究,取得诸多成果。据初步梳理,这些研究主要从铜鼓舞历史溯源、铜鼓舞艺术研究、铜鼓舞的文化价值、铜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等角度来展开。总结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是本领域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李富强林成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铜鼓舞铜鼓文化
亲水到离水:龙州疍民的百年生计变迁
2020年
疍民又称疍家人、“水上人家”,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族群。他们航行于河海、以船为家、捕鱼为业,其生计方式、风俗文化、思想观念与“陆上人”有一定的差异。多年以来,由于疍家文化的特异性,疍民常被其他族群视为“异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龙州大部分疍民的生活方式已经由“水上”变为“岸上”,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个人到集体再到个人的变化。这种亲水到离水生活方式的转变由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状态以及国家政策转变所决定。
谢贤李富强
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被引量:3
2009年
2009年新疆"7.5"暴力事件发生后,国外一些媒体包括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政策进行"反思"。为避免谬种流传,文章对这些"反思"进行反思。认为,所谓"共产党创造民族"说,是无稽之谈。那种认为是中国民族政策把民族边界清晰化,提升了民族意识,酿成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果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中国民族关系结构的实质是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分层次性和兼容性,民族意识并不一定等同于民族独立、民族分裂,但这种民族意识必须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范畴之内,否则,就会滑入民族分裂主义的泥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
李富强
关键词:民族政策
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 ——广西平安寨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
本研究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个壮族村寨——平安寨作为社会透视单位,以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及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等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用民族志(ethnogra...
李富强
关键词:乡土社会社会转型
从地方风物到国家表征: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
2022年
通过对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进行研究,发现铜鼓意象极富生命力与可塑性。这段铜鼓意象的流变史实际亦是千余年来中国政治史与思想文化史的一束折射,诗史互证,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从“天下”走向近代国家的历程。唐代诗词中的铜鼓,鲜活多元,是天下一隅的“南方”风物。宋代至明代诗词中的铜鼓被置于历史世界与华夷秩序之中,是国家边界的表征,往往作为蕴含政治色彩的符号出现。清代诗词中的铜鼓成为“多元一体”国家形象的象征,完全融合于当时的统治逻辑,但最终因为统治的瓦解而瓦解。
李富强方少聪
关键词:汉语诗词意象
图额·兽形龙·人形龙:论壮族神话中龙形象的嬗变
2024年
神话故事是由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而产生的。在壮族神话故事中,龙的形象经历了从图额到以恶龙、妖龙为主的兽形龙,再到以龙女为主的人形龙的嬗变过程。通过对该变化过程的解读,发现壮族神话中龙形象的嬗变与壮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壮族群众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壮汉两族文化的交融更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梁雷李富强
关键词:龙形象嬗变
维护和发展广西“四个模范”的光荣被引量:1
2011年
广西之所以堪称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主要是应归功于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脚踏实地地带领全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兄弟省区、兄弟民族的无私、大力的支援;广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的认同。要维护和发展广西"四个模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民族交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李富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实践论:鉴往与开来
2024年
从民族史的角度看,一部广西地方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是形成了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其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是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根基。新中国成立之后,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遂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开创了广西民族团结和睦、经济兴旺繁荣、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大好局面。“五个认同”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不同侧面。新时代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基本方略。
李富强吕文涵
互鉴而发展: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史论被引量:3
2021年
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春秋时期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逐渐广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文化瑰宝。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使古代铜鼓在中国南方演变出八种类型,使东南亚发展了“新型铜鼓”。交流互鉴贯穿中国—东南亚古代铜鼓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亦是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分享铜鼓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扩大铜鼓文化的影响力,为其共有的文化瑰宝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李富强王海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