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婕

作品数:6 被引量:15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输血
  • 3篇注射吸毒
  • 3篇注射吸毒者
  • 3篇吸毒
  • 3篇吸毒者
  • 3篇大量输血
  • 2篇凝血
  • 2篇共用针具
  • 2篇红细胞
  • 2篇多中心
  • 2篇艾滋病
  • 1篇新鲜冰冻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失血
  • 1篇输血风险
  • 1篇输注
  • 1篇死亡率分析
  • 1篇凝血障碍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3篇西安市红十字...
  • 3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6篇李婕
  • 3篇夏爱军
  • 3篇姚锁良
  • 3篇李翠莹
  • 3篇杨世民
  • 3篇王秋实
  • 3篇呼志西
  • 3篇陈方祥
  • 3篇李代渝
  • 3篇赵树铭
  • 3篇张献清
  • 3篇焦伟
  • 3篇白艳丽
  • 3篇佟力
  • 3篇韩梅宁
  • 3篇穆士杰
  • 3篇徐永刚
  • 3篇孙杨
  • 2篇萧燕
  • 1篇冯燎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国多中心大量输血凝血指标调研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1 601例大量输血病历资料中凝血指标的检测数据,探讨大量输血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对大量输血病例资料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采用统一调研表格,分别收集数据资料,表格回收后统一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大量输血过程中,患者血小板降低明显,当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时,血小板平均计数降到71×109/L,或每公斤体重输注红细胞0.3 U(0.3 U/kg)时,患者血小板平均计数降到<75×109/L;传统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大量输血时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量输血时,由于新鲜冰冻血浆的普遍应用,传统凝血指标变化不明显,而血小板计数变化明显。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输血大量输血凝血指标血小板
新注射吸毒者及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刘建波张灵麟赖文红冯燎曾亚莉刘莉胡莹李婕张晓琳萧燕Sten H.Vermund贾玉江
关键词:注射吸毒共用针具安全套
不同时间注射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不同注射吸毒时间的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2005年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3次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注射吸毒行为、性行为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应用K-means聚类法对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进行聚类,然后对所有被调查者和不同注射吸毒时间(<1年,1~3年和>3年)的吸毒者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310例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1年者占14.1%,1~3年占40.3%,>3年占45.6%。调查对象按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程度,被聚类为3类,I类2547人(好),II类共1447人(中),III类共313人(差)。注射吸毒<1年者艾滋病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少数民族、注射频率低、未戒过毒、未曾得到发放的安全套、未得到过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讲解及未曾得到宣传材料。注射吸毒1~3年者艾滋病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未曾得到宣传材料、未参与针具交换、未曾接受性病检查或治疗、2004年及2005年招募者、招募于达州、凉山、自贡。注射吸毒大于3年者艾滋病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未戒过毒、未参与针具交换、2004年及2005年招募者。结论调查显示半数以上注射吸毒者吸毒时间小于3年。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未曾得到HIV干预服务者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提示针对不同吸毒时间吸毒者的干预宣传侧重有所不同。
张灵麟刘建波赖文红冯燎曾亚莉刘莉胡莹李婕萧燕贾玉江
关键词:注射吸毒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
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被引量:114
2012年
输血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及时、充足的血液输注对抢救大失血患者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致使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制定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大量输血大量失血红细胞输注输血风险凝血障碍
国内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大量输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及其死亡率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了解国内大量输血中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RBC)应用比例的现状,探讨大量输血时输注FFP与RBC的适宜比例。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表》及调查项目指标,在统一的时间内分别收集全国不同地区20家三级综合医院大量输血病历(例)的数据资料,并在统一回收《调研表》后作数据处理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结果用于处理和分析的大量输血合格病例占全部回收《调研表》的91.33(1 601/1 753),从中显示:大量输血患者≤24 h输注FFP∶RBC=1∶(1~2)时,死亡率最低[9.31%(55/591)],而FFP∶RBC>2∶1或<1∶(2.5~4)时,死亡率分别上升至11.44%(31/271)和11.83%(22/186)(P>0.05);≤72 h输注FFP∶RBC=1∶(1~2)时,死亡率最低[7.25%(34/469)],而FFP∶RBC>2∶1或<1∶(2.5~4)时,死亡率分别上升至13.65%(58/425)和10.39%(16/154)(P<0.01)。结论大量输血时,≤24 h或≤72 h的RBC输注量与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关联;大量输血患者≤72 h输注FFP∶RBC的适宜比例为1∶(1~2),而比例过高或过低均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因素。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大量输血外科输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多中心
吸毒人群HIV新近感染及扩散危险研究
目的: 1了解HIV高流行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中HIV新近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具有不同注射行为背景的女性吸毒者中HIV和梅毒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1对德宏州...
李婕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梅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