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良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理学
  • 1篇手术策略
  • 1篇临床资料分析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颅内动脉瘤治...
  • 1篇脑膜
  • 1篇脑膜瘤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李培良
  • 1篇宋剑平
  • 1篇陈亮
  • 1篇田彦龙
  • 1篇毛颖
  • 1篇朱巍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复合手术术中评估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术中评估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复合手术术中评估技术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的20例(共20个动脉瘤)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8例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9例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或载瘤动脉近端阻断术,3例拟行球囊抽吸辅助动脉瘤夹闭术。术中通过直视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流分析及神经电生理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结合动脉瘤的特点分析引起治疗方案调整的原因、调整策略、最终手术结果及预后。预后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0例患者术中调整治疗方案的原因包括:瘤颈钙化无法夹闭2例、近端血流阻断困难2例、动脉瘤残留6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近端阻断或孤立后血流评估8例。其中4例患者改行血管内治疗,5例调整动脉瘤瘤夹的位置,7例改变原有的血流重建方式,3例通过血流阻断试验对近端或远端阻断做出决策,1例加行动脉瘤包裹术。调整治疗方案后,17个动脉瘤达到完全闭塞,3个动脉瘤部分残留。1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5 d因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而死亡,5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随访时,19例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但1例海绵窦巨大动脉瘤术后残留者的动脉瘤复发。mRS 0分14例,3分1例,4分3例,5分1例。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术中评估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术中异常,并进行精准血流评估,可帮助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培良李培良田彦龙宋剑平毛颖田彦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电生理学复合手术
岩斜部脑膜瘤手术策略——57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评估岩斜部脑膜瘤手术治疗中引起不良临床后果的可能危险因素,探求平衡于良好术后生存状态与低复发进展之间的理想手术策略。   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2002至2006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岩斜部脑膜瘤患者临床...
李培良
关键词:手术策略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