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云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3篇棉田
  • 2篇药剂
  • 2篇药效
  • 2篇药效试验
  • 2篇栽培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穗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条件
  • 2篇麦区
  • 2篇化学除草
  • 2篇高产
  • 2篇播种
  • 2篇除草
  • 2篇除草剂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冬枣

机构

  • 15篇滨州职业学院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滨州市农业局
  • 1篇阳信县农业局
  • 1篇邹平县农业局

作者

  • 15篇李凤云
  • 6篇李秀云
  • 5篇孙本普
  • 5篇高孝华
  • 3篇王继滨
  • 2篇孙士宗
  • 2篇曲耀训
  • 2篇赵国锦
  • 1篇樊桂英
  • 1篇王宝忠
  • 1篇张金帮
  • 1篇赵俊波
  • 1篇王敬华
  • 1篇王继诰
  • 1篇刘爱华
  • 1篇李红芹
  • 1篇杨仲岗
  • 1篇王淑英
  • 1篇孙爱梅
  • 1篇李瑞红

传媒

  • 4篇中国棉花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熟玉米穗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对早熟品种鲁原单4号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研究其不同穗分化时期追肥浇水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雌穗与雄穗分化时期有相关性,雌、雄穗分化时期和展开叶、可见叶等外部形态有对应性;夏直播玉米,以雄穗分节期追肥浇水产量最高,其叶龄指数为35。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夏直播玉米肥水运筹提供参考。
李凤云孙本普李秀云
关键词:早熟玉米
30%甲氰·炔EC防治棉叶螨药效试验①被引量:1
2006年
高孝华李凤云赵群
关键词:棉叶螨药效试验EC防治棉红蜘蛛新型药剂繁殖力
我国小麦区域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2007~2008年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年报"的分析,发现在区域试验中存在着承试点技术水平高低不齐,参试品种过多,承试点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高,上报产量有虚假成分等影响区域试验质量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应当建立稳定的标准化区域试验站及网络,建立科学的试验质量考评指标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强承试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责任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改进试验设计等措施,严格参试品种标准,适当控制参试品种数量,提高试验质量。以充分发挥区域试验选拔品种、衔接作物育种与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
王继滨李慧东李凤云
关键词:小麦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田间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剧烈降温或越冬期负积温多、极端最低气温低、降水量少,冬小麦遭受严重冻害而影响其穗数,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返青后分蘖生长发育状况。高产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相差较大,这与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短、积温多少有关。生长时间长、积温多则穗数多,反之则少。穗数多的年份,适时播种的小麦是通过促进中等分蘖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成穗率而增加其穗数;晚播冬小麦则补偿了冬前积温不足,延长了幼苗阶段生长时间,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季分蘖,并使其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幼穗分化开始早、时间长,促进冬小麦分蘖生长发育而提高其穗数。故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积温多的年份,应推迟第一肥水时间,防止冬小麦群体过大、基部节间过长而造成倒伏。
孙本普孙士宗李凤云李秀云刘锋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条件穗数生长发育状况极端最低气温负积温
棉田除草剂应用新技术——播种盖膜后喷药被引量:1
2010年
高孝华李凤云曲耀训
关键词:化学除草技术除草剂棉田盖膜喷药播种用药方法
适期播种冬小麦主茎叶片形成和高产栽培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为滨州地区确定适宜的播期时间范围和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比较了适期播种冬小麦主茎叶片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积温,并确定出在本地区的播种时间范围和高产条件下的适宜基本苗、肥水运筹。[结果]在滨州常年适宜条件为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积温600~750℃。多穗型品种的基本苗以105万~165万/hm^2为宜,中穗型品种以120万~180万/hm^2为好。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总量折尿素450~600 kg/hm^2。中穗型品种实现高产比较稳妥,小麦产量9 000 kg/hm^2以上,应选用穗数600万~675万/hm^2,穗粒数40~45个,千粒重40~45 g,穗粒重1.6~2.0 g的品种。[结论]适期播种,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李凤云孙本普李秀云
关键词:冬小麦适期播种主茎叶片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被引量:40
2003年
通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其开花到成熟期的诸因子中,天数是影响冬小麦千粒重高低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作用最小。冬小麦受干热风的危害较大,在后期浇水不当情况下会引起千粒重下降。干热风对千粒重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麦田土壤只要能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干热风来临时能保持麦株体内的水份平衡,就可极大地削弱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使千粒重少下降,甚至不下降;麦田浇水的终止期在乳熟末期前2~3d,水分不足的麦田只要在终止期前浇水,且水量适宜,就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
孙本普王勇李秀云王广元刘锋李凤云张金帮王继诰孙爱梅王宝忠王淑英王峰李萌朱学群
关键词:气候条件冬小麦千粒重温度降雨干热风
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研究
王继滨李凤云赵俊波赵国锦徐庆新
《中强筋小麦新品系的选育与研究》课题是2002年市科技局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为:[2002]5号。2002年课题计划下达以后,课题组及时制定了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并认真地落实于试验的研究过程始终,经过近...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选育
优质饲草作物黑麦、小黑麦在黄河三角洲农牧区的栽培试验被引量:11
2003年
试验表明,小黑麦、黑麦扬花期青刈鲜草产量666 7m2可达3000kg左右,且营养价值高,为优质饲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冬闲种植,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
李凤云杨仲岗李瑞红李秀云王敬华
关键词:饲草作物黑麦小黑麦栽培试验鲜草产量营养价值
晚播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高产措施被引量:11
2007年
研究了冬前不同主茎叶片数的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并制定出高产条件下的相应播期、适宜基本苗、穗数和肥水运筹。研究成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李凤云孙本普李秀云
关键词:晚播小麦生长发育高产措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