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九发

作品数:163 被引量:1,408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水利工程
  • 7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3篇长江口
  • 39篇泥沙
  • 20篇冲淤
  • 19篇沉积物
  • 18篇悬沙
  • 16篇水沙
  • 16篇长江
  • 15篇泥沙运动
  • 12篇沙量
  • 11篇黄河三角洲
  • 10篇输移
  • 10篇河道
  • 9篇冲淤演变
  • 8篇水动力
  • 8篇浑浊带
  • 8篇含沙
  • 8篇含沙量
  • 7篇输运
  • 7篇流速
  • 7篇径流

机构

  • 163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九江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交通部天津水...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上海市环境保...
  • 3篇扬州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3篇李九发
  • 41篇戴志军
  • 26篇沈焕庭
  • 26篇应铭
  • 23篇李为华
  • 23篇徐海根
  • 17篇陈沈良
  • 16篇时连强
  • 15篇万新宁
  • 15篇付桂
  • 15篇程和琴
  • 14篇李占海
  • 14篇左书华
  • 13篇赵军凯
  • 12篇虞志英
  • 11篇姚弘毅
  • 11篇赵建春
  • 10篇茅志昌
  • 9篇刘启贞
  • 8篇闫虹

传媒

  • 26篇泥沙研究
  • 10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海洋学报
  • 8篇海洋通报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第六届全国泥...
  • 5篇海洋与湖沼
  • 5篇人民长江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4篇海洋科学
  • 3篇地理研究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海洋工程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海洋学研究
  • 3篇第八届全国海...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文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6篇2007
  • 16篇2006
  • 15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沈焕庭朱建荣茅志昌李九发徐彭令林卫青肖成猷吴辉袁震东谷国传潘仁良
上海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水质型缺水城市,需要寻找优质水源,开辟新的水源地。上海市可供取水的水源有地下水、黄浦江和长江,地下水水量有限,黄浦江的水质和水量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从长江口取水已势在必行。但长江口在枯季受盐...
关键词:
关键词:盐水入侵长江口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扩散特征被引量:22
2006年
长江口外海滨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显著的区域,该区域复杂的水流等动力因素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悬沙分布和扩散的特点。本文利用大量实测资料,对口外海滨地区悬沙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分布不均,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高低相差悬殊是长江口外水域悬沙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枯季自西向东含沙量均匀减小,等值线分布较为稀疏。垂向涨落潮含沙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口外的中西部水域垂向扩散系数较大,水体垂向混合程度均匀;垂向混合程度加强,水体含沙量也随之显著增加,这也造就了口外的南北两个高含沙区。
万新宁李九发沈焕庭
关键词:悬沙扩散
长江口潮间带沉积对台风过程的响应
2022年
位于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料,探讨台风高能事件作用下河口潮滩动力沉积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潮间带不同区域沉积作用对于"麦莎"台风具有不同的响应:台风前潮滩沉积物以粗粉砂和细砂为主,台风后粗粉砂减少及细砂增加,潮滩沉积物中值粒径φ值减小,沉积物粗化;高潮滩处沉积物变细,分选性变差,而中潮滩和低潮滩沉积物的变化特性为沉积物粗化,分选变好;台风所引起的风暴增水以及潮流、波浪作用的增强是引发潮滩沉积过程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
章馨谣戴志军陈云李九发
关键词:台风长江口
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and Topographic Profile Shaping Process of Feiyan Shoal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被引量:1
2008年
Feiyan Shoal is a sub Yellow River Delta, which was formed from Jan. 1964 to May 1976, when the Yellow River entered sea via Diaokou Channel. Since the terminal reach shifted to Qingshuigou channel in 1976, Feiyan Shoal has been experiencing severe erosion and retrea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profile of Feiyan Sho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al force and sediments' characteristics. All this is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topographic profiles observed since the 1970s and the samples of hydrology and sediments collected in situ in Apr. 2004, the analysis of the retreating distance, and the tidal and wave fric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Feiyan Shoal topographical profile has experienced a course of "fast erosion and retrogression - slow eroding modulation - fluctuate triggering change" in recent 30 years, which is also the gradual disappearing process of the delta front. The different intensity of sediment e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rosion speed changes. Due to the hydrodynamic force changes, the water depth range of maximum retreating distance and between erosion and progradation became shallow. It indicates that the storm tide will still be the triggering force of seashore topographic profile evolutions in the future.
应铭李九发陈沈良戴志军
关键词:EROSION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本文以此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以江阴-南通-徐六泾-南支-南港-南槽(北槽)的格局对长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何青付桂
关键词:长江口悬沙浓度泥沙运动
文献传递
长江河口北槽浮泥消长过程的现场观测被引量:7
2001年
2 0 0 0年 8月 2 1~ 2 4日 (小潮汛 )和 9月 3~ 6日 (派比安台风过后 ,寻常潮 )在长江河口北槽下段通海航槽中进行定点观测浮泥潮周期变化过程及影响要素 ,本文对这些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描述和综合分析。长江河口北槽浮泥由细颗粒粘粒泥沙组成 ,中值粒径为 7.2 3μm ,小于 4 μm极细颗粒泥沙占 32 .7% ;浮泥的发育和运动存在明显的大小潮和涨落潮周期和风暴潮变化规律 ,实测小潮落憩浮泥厚为 0 .96m ,涨憩为 0 .78m ,涨急为 0 .2 0m左右 ,寻常潮落憩浮泥厚为 0 .73m ,涨憩为0 .5 3m ,涨急为 0 .17m左右。若遇小潮汛大风 ,因水位低 ,流速小 ,风浪对潮滩冲刷强 ,带入河槽泥沙多 ,河槽浮泥发育良好 ,反之 (大潮 )浮泥发育差。可见 ,北槽浮泥形成、发育和消失与泥沙来源、水流速等因素有关 ,若遇盐水楔入侵 ,更有利于浮泥充分发育 ;北槽浮泥容重均较小 (γs <1.2 5t/m3) ,而且活动性较大 。
李九发何青向卫华贺松林车越
关键词:浮泥航道治理适航水深疏浚
强潮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水动力响应——以杭州湾北岸为例被引量:23
2008年
沉积物粒度参数是表征其分布和输运特征的重要信息。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12月采集的16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以杭州湾北岸为例,分析研究强潮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的时空变异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的泥沙来源,并通过掀沙计算分析表层沉积物对高能水动力环境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杭州湾北岸表层沉积物普遍较细,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在南汇、金山岸段存在两个砂质密集区,并且随动力条件的不同在由岸向海方向呈现出逐渐变细的粒度趋势;(2)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在洪、枯季亦存有差异,枯季较洪季存在普遍粗化现象;(3)GSTA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域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岸段来沙和湾口海域来沙,此外局部区域之间的泥沙交换过程也是区域内泥沙平衡协调的重要途径;(4)潮流掀沙作用主要以南汇和奉贤水域为主,波浪掀沙作用范围基本覆盖研究区域的整个岸段,且波高为1.5m(P=94.9%)以下的波浪掀沙作用对浅水区域的影响最为显著。
赵建春戴志军李九发李为华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水动力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8.96×10^(11)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t,汉口站为3.59×10~8t,大通站为3.90×10~8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t,汉口站为1.17×10~8t,大通站为1.52×10~8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一斌李九发赵军凯姚弘毅郭小斌陈炜
关键词:输沙量径流量水沙关系三峡工程
长江河口九段沙近期冲淤演变过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1998年以前,九段沙是一个人类活动干预很小的天然河口江心沙洲。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使九段沙头部和北边界基本固定,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改变,水沙交换减少。同时,随着流域来沙和河口河道底沙来源减少,近期九段沙冲淤演变发生新的变化。如今的九段沙0m水深线包络体在不断地淤高扩宽。上沙沙头迅速淤涨,并越过南导堤向北偏伸入北槽,沙尾则快速向南槽延伸,并与南导堤和中沙之间形成新的涨潮沟通道;九段沙南北侧由于冲淤不均其水边线形态出现明显不规则变化,下沙尾部东南端冲蚀,东北端淤涨,沙洲长轴线逆时针转动,但洲体整体位置摆动极小。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上沙沙尾的快速延伸和沙洲南侧局部冲淤不平衡须引起重视,确保九段沙沙洲整体稳定。
陈炜李九发蒋陈娟李占海姚弘毅徐敏
关键词:九段沙冲淤演变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及沉积过程研究综述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依存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河流作用是建造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因素。而黄河入海泥沙的淤积和扩散主要受入海水沙特性、尾闾边界条件、海域状况及海洋动力三大因素影响。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程...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李为华陈沈良张国安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