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媛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几种主要的RACE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是一种对mRNA进行末端快速扩增的技术,具有快速、稳定、成功率高等优点。阐述了经典RACE、Adapter-Ligated RACE、RLM-RACE、Cap-switchingRACE、环形RACE和RCA-RACE的原理、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并提出了应用RACE技术的建议及RACE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实验人员选择最合适的RACE技术提供参考。
- 徐烨刘雅婷代文琼朱晓媛陈雪娇仵发静智龙王曼君
- 关键词: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 紫茎泽兰瘦果冠毛特征与种子萌发特性的关系
- 2023年
- 菊科植物瘦果的冠毛是其种子重要的风传播器官。我们分析紫茎泽兰瘦果冠毛与其种子萌发特征的关系,探讨种子传播与萌发定居能力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具不同冠毛数的种子萌发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种子长/冠毛长比值的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率与萌发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种子长/冠毛长比值与种子萌发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二者间表现出一定的权衡关系。
- 李富利潘燕王崇云朱晓媛彭明春
- 关键词:紫茎泽兰萌发
-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被引量:4
- 2013年
-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 朱晓媛王文成徐烨刘雅婷郑元仙江常杰王金龙
- 关键词:分子鉴定
- 云南松与云南油杉种子风力传播特征比较被引量:11
- 2014年
- 以云南松和云南油杉为研究对象,分析种子形态特征(质量、长度、宽度、种翅面积)和传播特征(狭长度、翅载力、沉降速度、水平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比较2物种种子风力传播特征及传播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种子翅载力对沉降速度的影响最大,种子形状(狭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弱,种子水平传播距离受各形态特征和传播特征的影响不明显;2)云南松种子的所有形态特征值均极显著低于云南油杉种子;3)种子传播特征中,云南松种子的狭长度较大,翅载力较小,沉降速度(77.3 cm·s-1)小于云南油杉(116.9 cm·s-1),水平传播距离(0.75 m)大于云南油杉(0.71 m),云南松种子的风力传播能力较强。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种子风力传播机制以及种子的进化生态适应策略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潘燕王帅王崇云朱晓媛任鹏胡明江艾培顺段啟纲
- 关键词:云南松沉降速度
- 不同干扰生境下河口莲座蕨遗传多样性分析
- 2016年
- 该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生境下的6个河口莲座蕨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对6个河口莲座蕨种群进行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3.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9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57,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152 0,种群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13 8-0.954 8和0.058 4-0.090 1;UPGMA聚类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和生境类型有关。河口莲座蕨在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中,种群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一定强度或频率的干扰生境中,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与海拔、坡度和坡向无相关性。
- 朱晓媛杨斌和兆荣王崇云张滋第刘伟
- 关键词:ISSR
- 人工林下与林缘紫茎泽兰种子形态与萌发特征比较研究
- 2016年
- 种子传播是紫茎泽兰入侵扩散的重要途径。以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人工林下与林缘个体种子的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林缘开阔生境种子重量极显著高于林下郁闭生境中的种子;林缘开阔生境中的种子萌发率较高,其种子萌发指数极显著高于林下的种子。林缘种子定居能力强,而林下种子更易于传播扩散。
- 潘燕朱晓媛王崇云周新茂高杰
-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子形态种子萌发生境
- 云南7种常见菊科杂草植物具冠毛种子形态与风传播特征被引量:10
- 2018年
-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 彭晓昶潘燕朱晓媛朱晓媛高杰高杰
- 关键词:种子形态沉降速度
- 紫茎泽兰在弃耕地上的种子风传播与种群建立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培养皿捕获法研究紫茎泽兰在弃耕地上的种子风传播特征,分析与其种群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皿捕获法简便易行,野外可操作性强,是捕获细小风传种子的有效方法。弃耕地上的种子雨密度与距外围种源地的距离和风向有关,在种源地下风向形成随距离增加密度下降的种子雨。种子密度与植株密度、盖度和高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紫茎泽兰弃耕地上的种群定居过程具有跳跃式的特征。
- 王崇云潘燕朱晓媛周新茂彭明春和兆荣
- 关键词:紫茎泽兰弃耕地种子雨
- 人工林下紫茎泽兰种子雨与种群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 2022年
- 种子雨是植物种子扩散的起始,对植物群落的维持、更新以及定植具有重要作用。种子传播是紫茎泽兰入侵传播的主要方式。以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基于培养皿捕获种子法,在细微尺度下探讨干香柏人工林中紫茎泽兰种子雨与种群结构的特征,并分析种子雨与种群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平均种子雨密度为(750±865)粒/m^(2),最大值为7159粒/m^(2),最小值为0,种子雨密度在调查样方内空间分布格局变异较大;紫茎泽兰的种群结构特征都属于强变异水平,且空间格局变异较大,都属于聚集分布格局。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紫茎泽兰种子雨密度与植株密度、种子单位面积结实量、株高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实生苗密度没有相关性。因此,紫茎泽兰种群结构特征对种子雨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控制紫茎泽兰的迁移定植,最重要的是要消灭种源,加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
- 王晓帆潘燕王崇云朱晓媛周新茂周光信方盛权彭明春
-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子雨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