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国首期立克次体实验室质量评估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全国9省、市CDC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立克次体检测技术质量。方法国家实验室统一向参加单位发放3种血清及5种PCR质控品及必要相关试剂,各单位在本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常规使用试剂及各种量器等条件下按质控要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PCR进行检测,规定时间内反馈检测结果。我们对IgG抗体滴度值和PCR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估。结果9个参加单位,除一个单位对S3血清质控品不合格外,其他均合格。除一个单位对P4PCR质控品检测不合格外,其他检测均达到要求。结论参加本次质控的9个实验室,7个通过此次考核。2个实验室须进一步实验室优化调整。
- 张丽娟杜燕华李力李娟李伟红陆群英吕惠史永林吴斌朱建华
- 关键词:立克次体实验室
- 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点采集的81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100%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为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2.59%。结论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可作为今后我省病例和带菌者的治疗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噁唑不宜使用。四环素也不宜使用。
- 王少玲王衍德吴捷朱建华黄昌和马焱
- 关键词:霍乱抗生素敏感性分离菌株
- 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分离株的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08年霍乱暴发菌株的分子分型成簇性,为疫情分析提供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协助疫情判断.方法 从本次霍乱疫情患者中分离69株,外环境分离7株[其中患者家厕所1株,水样1株,患者家附近鱼(池)塘3株,患者上卫生所就诊时呕吐地面的涂抹拭子1株和海南大学食堂菜刀涂抹拭子1株]共76株,对分离株进行常规病原学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获取受试菌株的DNA分子指纹图谱并对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PFGE图像应用BioNumerics(Version4.0)数据库软件(Applied Maths BVBA,Belium)进行处理,识别图像条带,自动生成得出相似系数.结果 2008年海南省暴发霍乱疫情中分离的76株霍乱菌株中,6月份分离到的5株分离菌株图谱相同,相似系数达100%;10-11月份自患者和环境水体中分离到的70株菌图谱完全一致,相似系数达100%,但与6月份分离株的图谱不同;1株在暴发中分离自食堂菜刀的菌株,其图谱与其他菌株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79.7%.结论 海南2008年存在不同的霍乱暴发,10-11月出现在不同市县的疫情可能属于一起较大范围的流行,环境水体污染是传播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 吴捷刁保卫周海建朱建华王多春逄波王瑞白阚飙王少玲苏新元马焱
- 关键词:弧菌霍乱电泳脉冲场
- 霍乱疫情分离株流行菌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霍乱疫情分离株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海南省某地霍乱疫情采集的6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毒素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株菌均属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除1株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其余5株均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6株菌均具有霍乱毒素基因;PFGE分型为2个型,但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为100%;6株菌均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耐药;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c);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可作为病例和带菌者治疗的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则不宜使用。
- 王少玲吴捷刁保卫崔志刚王衍德朱建华黄昌和马焱
- 关键词:霍乱流行菌型耐药性
- 海南省澄迈县新发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对海南省澄迈县进行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方法以病原学证实的首发患儿居住村外延收集可疑病例并采集当地野生啮齿动物抗凝血,用现代Shellvial培养技术进行立克次体病原分离,对分离株进行16S rRNA、gltA、ompA、17kD蛋白基因及groEL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以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者、全县10村812名农业人群、18只家犬及44只野生啮齿动物血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抗体。巢式PCR扩增患者、家犬、野生啮齿动物、媒介蜱、螨及蚤标本groEL基因并测序分析。分析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优势流行株及可能的媒介及宿主种类以及人群及家畜对当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优势流行株抗体阳性率。结果从调查的21例可疑立克次体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11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从15只野生针毛鼠血液标本中分离到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遗传学分析证实分离株与黑龙江立克次体及广东野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离株关系密切,但血清表型不同黑龙江立克次体。犬血、媒介蜱、螨及蚤PCR扩增groEL基因及测序结果支持病原学证据并且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病原分离株为同一流行株。血清学结果提示当地人群对该流行株IgG抗体总阳性率为46.1%,家犬88.9%,鼠11.4%。发热可疑患者强力霉素经验治疗痊愈。结论正常人群、发热患者、媒介及宿主等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证实海南省存在新发斑点热疫源地,加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进一步监测其他蜱传立克次体病,消杀农户家居及家畜体表媒介蜱,防止叮咬是当地防治该病的关键。
- 金玉明张丽娟孙莲英老世军寒江黄昌和王誓闻曾昭长王圆圆朱建华黄芳贾鹏本苏新元吴维学
- 关键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