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双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非对称变形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针对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难以支护且具有明显非对称特征的现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区段煤柱力学模型,研究了煤柱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10-1051巷道非对称受力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巷道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为采空区下非对称变形巷道的支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对非对称变形巷道围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 孙小康王连国朱双双胡敏军张光辉
- 关键词:区段煤柱力学模型应力分布巷道支护
- 巨厚火成岩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与防治技术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海孜矿1026运输巷发生冲击矿压的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巨厚火成岩作用下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从采动应力集中的大小和影响范围解释发生冲击矿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已采1024工作面帮部残余支承压力和现采1026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形成叠加,叠加后的应力大小和影响范围显著增加,应力影响范围到达了1026运输巷所在的位置,从而诱发了冲击矿压的发生。根据研究结果,采用监测与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先监测出煤岩体的冲击性,然后钻孔释放煤体中积聚的弹性能,消除应力升高区,从而减小煤层发生冲击灾害的几率。
- 胡敏军王连国朱双双孙小康张光辉
- 关键词:支承压力冲击矿压
- 深部巷道底臌控制研究与锚注支护实践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深部巷道底臌控制问题,以某矿-1 000 m岩巷为背景,运用岩土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不同支护方案对深埋巷道底臌的控制效果,通过对比提出了全断面锚注的支护方案,并根据现场实测证明了全断面锚注支护可以有效的解决深部巷道底臌问题。
- 朱双双刘剑民王连国孙小康胡敏军
- 关键词:深部巷道底臌
- 近距离煤层高应力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木瓜矿103区段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围岩变形失稳的工程背景,基于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运用Mathcad和UDEC数学计算软件分析了巷道的受力环境,并对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非对称性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木瓜矿103区段运输巷处在近距离上煤层遗留煤柱下方的应力增高区,且巷道两帮所受到的垂直压力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中右帮为18MPa,左帮为11MPa);根据巷道所处的受力环境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的非对称支护方案,与巷道的受力状况耦合,较原对称支护方案能够显著地减少巷道围岩的变形量。
- 张继华王连国胡敏军孙小康朱双双
-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高应力巷道支护优化
- 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帮部变形与破坏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木瓜矿10-103区段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巷道帮部变形失稳的工程背景,基于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方法,对上煤层煤柱底板的水平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平应力对下煤层巷道帮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煤层采后煤柱底板水平应力的分布不仅与距煤柱底板垂直距离有关,还和煤柱的宽度有关。木瓜矿10-103区段运输巷正是因为处于水平应力增高区,造成了巷道帮部变形失稳;又因为巷道两帮受到的水平应力大小不等,使得两帮变形量和破碎区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对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和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胡敏军王连国朱双双孙小康张光辉
-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水平应力
- 深埋隧道TBM施工岩爆孕育机理研究
- TBM掘进是我国深埋隧道施工的必然发展趋,由于深埋隧道位于复杂的高应力环境中,深埋隧道TBM掘进将面临岩爆等工程灾害的严峻挑战。研究TBM施工过程中岩爆孕育机理对于保障我国深部隧道安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埋隧...
- 朱双双
- 关键词:深埋隧道TBM掘进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厚煤层膏体充填分层同采同充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 随着“三下”压煤量的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三下压煤问题,提高煤炭开采效率、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陷的问题。本文以高河矿3号煤层充填开采为研究背景,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膏体...
- 朱双双
- 关键词:充填开采分层同采地表变形沉陷预计
- 文献传递
- 松散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扩展分析及支护实践被引量:19
- 2015年
- 针对松散软岩胶结程度差、松散易碎及岩层粒状力学行为明显的特性,引入粒状材料的概念对松散软岩巷道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在粒状材料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粒状材料库仑屈服准则,并结合某矿现场情况建立了松散软岩巷道力学模型,获得了其围岩塑性区半径扩展公式。通过分析得出: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随着初始支护强度与原始地应力比值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塑性区范围仍然很大。因而仅仅通过提高巷道初始支护强度并不能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塑性区的扩展,还需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针对该矿区具体情况提出了"超前预注浆+锚网棚+锚注"联合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 张继华王连国朱双双李青海
- 关键词:粒状材料塑性区注浆联合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