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肥胖
  • 6篇肥胖大鼠
  • 4篇电针
  • 4篇AMPK
  • 3篇骨骼肌
  • 2篇单纯性
  • 2篇单纯性肥胖
  • 2篇信号
  • 2篇针灸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中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变化
  • 1篇电针疗法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途径
  • 1篇医药研究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机构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曹晨
  • 7篇孙亦农
  • 7篇陈凤丽
  • 7篇龚美蓉
  • 1篇王明艳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ACE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变化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TACE)是一种特异性催化TNF-α前体裂解的金属蛋白酶,在翻译后水平调控了多种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甚至膜受体的成熟释放,...
曹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中医证型
文献传递
电针对肥胖大鼠骨骼肌AMPK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后三里”和“内庭”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应,对骨骼肌AMPKα、 ACC、CPT-1表达的影响,分析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5只,以普通饲料喂...
曹晨
关键词:电针骨骼肌AMPK
文献传递
针刺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肥胖病是由特定生化因子引起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体质量超常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在我国,肥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2006年世界肥胖病学术大会报告,全球大约有2.5亿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病患者,肥胖正像流行病一样蔓延,已经成为医学社会问题。肥胖病的危害不仅对肥胖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身心障碍,
龚美蓉陈凤丽曹晨孙亦农
关键词:针刺肥胖大鼠瘦素抵抗AMPK
电针对肥胖大鼠骨骼肌AMPK/ACC/CPT-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机制。方法30只刚断乳(3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挑选6只普通饲料喂养并设为正常组,另24只高脂饲料喂养造模12周,将造模成功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脂肪质量、血脂等相关指标,qPCR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α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AMPK、ACC磷酸化水平和CPT-1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显示肥胖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和血脂均显著降低(P<0.05~0.01);骨骼肌AMPKα1、ACC、C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0.01)。电针使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1),激活AMPK的活性;ACC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抑制ACC活性;同时提高CPT-1蛋白水平。结论电针可以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并改善其脂肪代谢的紊乱,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骨骼肌组织AMPK/ACC/CPT-1信号通路实现的。
龚美蓉曹晨陈凤丽孙亦农
关键词:电针肥胖大鼠
基于数据中台的高校校务数据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5年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有效的数据治理对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国内高校在数据治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问题,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正在建设的数据治理项目为例,探索学校数据治理实施思路,规划了一套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治理体系架构,并详细阐述了数据中台在治理体系中的实施要点。通过数据中台建设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存储、管理、开发、开放和应用,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查询等服务,有助于充分激发校务数据价值,为高校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治理提供借鉴。
曹晨
关键词:智慧校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核酸定量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计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而且高敏感性等特点,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技术的不足,目前该技术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中医诊断、中医药理研究、中医证实质研究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表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方剂或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在组织、细胞及至分子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作用部位及靶点。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阐明其生物学本质提供了新思路。使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的科学性在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水平上得到了初步的验证。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实时荧光定量PCR有望更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
龚美蓉陈凤丽曹晨孙亦农王明艳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及能量代谢平衡失调。其中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肥胖不仅可对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身心障碍,更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研究显示其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现将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曹晨龚美蓉陈凤丽孙亦农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针灸疗法
单纯性肥胖的针灸从肝论治举隅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等理论构建肝与肥胖的关系,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病情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型,从肝论治,为该病的针灸治疗开拓全新的思路。
陈凤丽曹晨龚美蓉孙亦农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针灸从肝论治
电针通过AMPK/PGC-1信号途径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对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用30只刚断乳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挑选6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24只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各组大鼠体重、体脂、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R、IRS-1、IRS-2、PGC1α、CPT-1 mRNA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 AMPK/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和脂肪垫重量均显著降低,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骼肌IR、IRS-1、IRS-2、PGC-1α、C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电针使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激活AMPK的活性。结论电针可以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体脂、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促进肥胖大鼠骨骼肌IR、IRS-1、IRS-2 mRNA的表达,激活胰岛素主要信号通路。同时促进PGC-1α、CPT1 mRNA的表达,激活AMPK/PGC-1α信号途径,逆转因高脂诱导而受损的线粒体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龚美蓉陈凤丽曹晨孙亦农
关键词:电针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AMPK
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高脂配方对制造食源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用搭配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观察摄食量、体重、体长,计算肥胖指数,普通饲料组作为对照组。结果:喂养12周后,高脂组大鼠体重为(633.50±32.71)g,普通组大鼠体重为(525.30±20.47)g,经统计学处理,高脂组与普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高脂组的Lee's指数与普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搭配的高脂饲料制作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致肥效果明显。
陈凤丽曹晨孙亦农龚美蓉
关键词:高脂饲料食源性肥胖大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