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组织蛋白酶参与皮肤生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Cat)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与皮肤肿瘤、慢性炎症等多种皮肤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Cat在人类皮肤生理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集中于CatD/CatL/CatV维持表皮正常分化和完整屏障,CatB/CatD/CatG/CatK维持真皮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稳态,CatV保证毛囊正常发育和生长周期。这些研究已深入细胞信号、基因调控,增进对正常皮肤生理调控的理解,未来也可能应用到疾病的基因治疗领域。
- 易文娟雷铁池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毛囊
- 三种木质素降解酶对皮肤和毛发黑素的脱色活性比较
- 2017年
- 目的比较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对优黑素和褐黑素的脱色活性并观察外用LiP对308nm准分子光诱导豚鼠皮肤色沉斑的影响。方法碱溶法从人毛发及皮肤黑素瘤组织中提取褐黑素并商业购买优黑素,将等量(0.02%)黑素与相同活性单位(200U/L)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孵育3h,使用酶标仪测定反应液A475,值变化;用308nm准分子光诱导豚鼠皮肤色沉斑模型,将LiP与加热灭活LiP反应液外涂于色沉斑处,同时用3%氢醌乳膏与乳膏基质作对照。用皮肤色度计测定L值变化;胶带法采集脱落角质层细胞,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脱落角质层细胞与皮肤组织中黑素颗粒的分布与数量。结果3种木质素降解酶对优黑素及褐黑素均有脱色活性,其中LiP脱色效率为40%~70%,MnP约为22%~42%,漆酶约为9%-21%;体内实验显示,LiP反应液与3%氢醌乳膏均可使色沉斑颜色变浅。脱落角质层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平均数量,LiP组为199±11,低于空白组(923±12)和酶热灭活假处理组(989±13)。组织学检查发现氢醌组表皮增厚,全层黑素颗粒减少,而LiP组表皮正常,仅表皮浅层黑素颗粒减少,深层仍有黑素颗粒存在。结论LiP对皮肤及毛发黑素脱色作用最强,优于MnP和漆酶,能否替代氢醌制剂成为新一代高效安全的皮肤增白剂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证实。
- 苗芳雷铁池苏梦云易文娟江珊徐世正
- 关键词:木质素降解酶黑素脱色
-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系统性评价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搜索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采用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光疗法(不予光敏剂处理)。由3名研究者应用Rev-Man5.0.25和GRADEprofiler3.2.2统计学软件分别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和严格的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0个RCT。与单纯光疗法相比,光动力疗法可以提高痤疮治疗4周和大于8周时的有效率,降低痤疮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R(95%CI)分别为5.95(3.26~10.86),21.54(9.87~47.01)及<0.001(0.00~0.03);12周时痤疮炎性皮损计数减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WMD=16.92,95%CI(10.62~23.22)。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复发率低、疗效持续时间长,但也存在光敏剂带来的不良反应。
- 易文娟梁虹蔡桂容郭毅谢婷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痤疮随机对照试验
- 带状疱疹并发节段性右侧上肢麻痹1例被引量:2
- 2013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右上肢出现疱疹,伴牵扯样疼痛入院。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肢可见暗红斑片上密集分布簇状粟粒大丘疹、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呈带状分布。否认个人免疫缺陷史、外伤史,
- 易文娟江珊梁虹
- 关键词:带状疱疹右上肢节段性右侧并发免疫缺陷
- 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究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院就诊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统计尖锐湿疣分布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统计发现男性疣体多发于包皮、阴茎及尿道口等部位,女性疣体多发于会阴、大小阴唇、阴道口等部位;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CD8+、SIL-2R水平明显减小,CD4+、CD4+/CD8+、IL-2水平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治疗前后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6个月内总复发率分别为16.7%、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相比单纯的CO2激光治疗临床效果更加优良,且皮损内注射干扰素及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夏龙倪育民方和平杨宏艳易文娟
- 关键词:尖锐湿疣干扰素凝胶
- 复方红参肽原液电离子导渗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辅助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红参肽原液电离子导渗对改善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方法 30例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接受维生素E霜和复方红参肽原液电离子导渗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维生素E霜治疗,均治疗8周。结果受试者自评量表提示,试验组满意度较高(P<0.05);皮肤分析仪检测提示试验组的皮肤水分、弹性、红血丝均明显改善(P<0.05);Photoshop CS5软件分析面部图像提示试验后面部皮肤皱纹、毛孔均明显改善(P<0.05),色斑平均减退率为11.23%。结论复方红参肽原液电离子导渗可以改善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状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肤质。
- 易文娟梁虹谢婷李慧胡英姿蒋长华
- 关键词:维生素E霜
-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蛋白酶L2表达及活性对黑素小体降解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检测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组织蛋白酶L2(CTSL2)表达及活性,观察sK皮损中黑素小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CTSL2对黑素小体降解的影响。方法2016年1—8月招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SK患者20例,取患者皮损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其中15例用HE染色、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黑素颗粒分布,透射电镜(TEM)观察黑素小体超微结构变化,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状态。5例用RT-PCR和荧光底物裂解法分别检测CTSL2mRNA表达水平及酶活性;用蔗糖梯度离心法从废弃人眼球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分离纯化黑素小体,并与sK皮损表皮裂解物共孵育,TEM观察孵育后黑素小体膜结构的变化。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K皮损中可见大量黑素颗粒沉积,而正常皮肤仅在基底层见线形黑素颗粒沉积。TEM观察显示,SK皮损中黑素小体破损率为24.33%±3.06%,正常皮肤为49.00%±4.00%,两组比较,t=8.49,P〈0.05。RT-PCR显示,5例SK皮损中CTSL2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5±0.09,正常皮肤组织为0.43±0.08,两组比较,t=3.17,P〈0.05。SK皮损中CTSL2酶活性(17.46±0.45)也低于正常皮肤组织(28.78±0.58),t=34.29,P〈0.05。TEM还观察到,SK皮损裂解物处理的黑素小体破损率为32.33%±4.93%,低于正常皮肤43.00%±2.65%,两组比较,t=3.30,P〈0.05。结论SK皮损中CTSL2表达水平减低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对黑素小体的降解,是否直接参与SK皮损的病理发生有待进一步证实。
- 苏梦云雷铁池易文娟苗芳江珊徐世正
- 关键词:角化病脂溢性黑素小体组织蛋白酶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