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娜
-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抽动症的视频脑电图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进行多导同步视频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46%。其中轻度异常33例,大多表现为背景脑波频率变慢,出现高幅θ、δ波及活动,伴短程出现;中度异常11例,脑波表现为在高幅δ、θ波长程阵发,11例中度异常中4例背景上偶发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重度异常2例。脑波表现为各导联出现较多的棘波或棘慢波综合。结论视频脑电图检查即可长时间监测脑电情况,又可同步监测患儿临床特征,并且脑电图操作方便,无痛无创,易于被儿童接受,在多发性抽动症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张俊徐雅娜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视频脑电图
- 不同发作类型的婴幼儿癫视频脑电图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视频脑电图(VEEG)分析癫婴幼儿的发作类型。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7 a来2岁以下且VEEG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1 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全面性发作41例。其中强直-阵挛发作4例,持续时间为(59.75±58.93)s,中位数(M)38.50 s。强直相持续(17.25±15.81)s,M 12.50 s;阵挛相持续(35.00±29.54)s,M 29.00 s。发作期EEG主要表现为全导脑波抑制、全导棘波或低幅快活动发放后转变为棘波频率变慢夹杂慢波交替出现。强直发作6例,持续时间(36.66±16.97)s,M 34.00 s,发作期EEG为低中幅快节律持续发放。肌阵挛31例,持续时间(186.67±29.16)ms,M 200.00ms,发作期EEG为多尖棘慢波全导同发。2.痉挛发作302例。其中1岁内219例,1~2岁83例。发作持续时间为(1.35±0.67)s,M 1.00 s,发作间期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其中210例为变异性高峰节律紊乱。临床表现屈肌型216例,伸肌型29例,混合型22例,眼球运动、轻微抖动等不典型发作35例。3.局限性发作232例。持续时间(107.34±104.88)s,M 70.00 s。临床表现为强直抖动(阵挛)样发作或无动性凝视(肢体无明显动作,肌张力无改变),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发作间期EEG为局限性癫样放电,EEG观察发作起源于额区13例、中央区20例、颞区46例和枕区13例,其余为多个部位起源,其中17例发作间期和起源部位不一致。4.癫持续状态10例。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自动症或单侧肢体强直抖动为主,发作时间持续30 min以上或者反复发作,各次发作间意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EEG为局限性持续癫样放电。5.多种形式的发作43例,VEEG主要表现为一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31例,痉挛伴肌阵挛发作11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肌阵挛发作1例。6.非癫性发作372例。清醒期发作214例,睡眠期发作111例,清醒及睡眠期均有发作47例。突出表现为轻微抖动,非性强直等现�
- 宋莉陈彦廖建湘陈黎徐雅娜路新国文家伦张端秀
- 关键词:婴幼儿视频脑电图
- 发作性睡病8例多导睡眠仪监测报道
- 目的研究儿童期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多导睡眠检测的表现及特点。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使用美国CADWELL脑电图仪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8例患儿为发作性睡病。结果临床资料显示8例患儿平均年龄在4....
- 徐雅娜陈彦幸黔鲁廖建湘
- 铅中毒儿童的智力改变与脑诱发电位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儿童铅中毒的智力改变与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探索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心理行为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血铅及社会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在排除了影响智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后,把6~12岁的45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分为高铅组(血铅值≥10μg/dl)和正常组(血铅值<10μg/dl),进行韦氏智力量表(WISC)的测定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全面评价铅中毒对儿童智力、感觉系统、高级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铅中毒儿童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操作智商虽也有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铅中毒儿童SEP的早期皮层电位P15、N20、P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晚期皮层电位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在N35、P45、和N60的潜伏期延长。铅中毒儿童的P300各波中,N100、P2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P300及N200的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潜伏期也明显延长。结论:上述研究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认知心理行为的异常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电生理依据,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观察提供了电生理依据。
- 陈彦徐雅娜李永利陈伟燕廖建湘
- 关键词:儿童铅中毒神经毒性智力测定
- 瞬目反射和神经电图在区别婴幼儿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和神经电图在区别婴幼儿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瘫的意义。方法利用瞬目反射实验和神经电图对58例药物诱发睡眠的婴幼儿进行检测。结果17例患儿双侧R1均在正常范围内,双侧面神经潜伏期也在正常范围,其中5例脑部CT显示异常。30例患侧未引出BR诱发波形,11例患侧R1延长。35例未引出面神经NCV波,6例面神经潜伏期延长。结论瞬目反射和神经电图检查的应用在区分不能配合婴幼儿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 张俊李湘蕾徐雅娜
- 关键词:瞬目反射神经电图婴幼儿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
- 中央颞区良性癫痫患儿中ESES放电对智力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
- 目的:研究中央颞区良性癫痫ESES患儿的智力改变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探索ESES持续放电现象引起的神经损害性和心理行为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通过脑电图检查及社会家庭情况问卷调
- 陈彦徐雅娜崔传玉陈黎胡雁廖建湘
- 文献传递
- 婴儿痉挛的视频脑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婴儿痉挛的临床发作特征 ,探讨视频脑电图 (Video EEG)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儿童医院收治的 6 1例婴儿痉挛患儿采用Video EEG监测 ,观察婴儿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征。结果 共监测到 87次痉挛发作 ,可见 4种表现类型 ,主要为屈肌型痉挛。发作时脑电图可见 7种形式 ,主要为快波节律或高波幅单个尖慢复合波 (或仅慢波 ) ,后随电压抑制。 13次发作仅出现 1种形式脑电图改变。 74次出现 2种或 2种以上形式的脑电图改变 ,最多可在一次发作中见到 4种形式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的脑电图背景活动均失去正常结构 ,以典型的高峰节律紊乱和变异型的高峰节律紊乱为主。在同一个患儿的监测中 ,可同时见到多种形式脑电图改变。结论 婴儿痉挛独特的轴性痉挛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和合并其它形式发作。EEG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多种形式 ,高峰节律紊乱是大多数婴儿痉挛的特征性脑电图形。Video
- 肖宇寒廖建湘徐雅娜胡雁张俊陈彦陈伟燕
- 关键词:婴儿痉挛视频脑电图
- 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对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智力影响的研究
- 目的研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智力改变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探索ESES持续放电现象引起的神经损害性和认知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将符合BECTS的初诊患儿...
- 陈彦徐雅娜李永利陈黎胡雁廖建湘
- 视频脑电图评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前后视频脑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5例I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用ACTH治疗前后视频脑电图变化的特点。结果65例患儿用ACTH治疗前Is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均出现高峰失律现象;丛集性痉挛发作频繁出现,并可见同期特征性发作图形。ACTH治疗后,40例(61.5%,40/65)完全控制发作的患儿中,27例(67.5%,27/40)脑电图高峰失律背景消失或明显好转;另25例(38.5%,25/65)仍有发作的患儿中,仅5例(20.0%,5/25)脑电图高峰失律背景消失或明显好转。完全控制发作和仍有发作患儿的脑电图高峰失律背景消失或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8,P〈0.000)。结论IS患儿发作前视频脑电图监测是正确诊断IS的重要依据,ACTH治疗后视频脑电图监测是判断短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 陈彦路新国陈黎陈伟燕徐雅娜李永利廖建湘
-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婴儿痉挛症视频脑电图婴儿
- 不同年龄癫癎性痉挛的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癫癎性痉挛患儿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对药物的反应及预后。方法对深圳儿童医院神经科2002年1月~2011年10月未发现明显病因的15岁以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74例有门诊...
- 陈黎陈彦廖建湘徐雅娜陈伟燕胡雁文家伦李冰黄铁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