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亮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增殖
  • 2篇迁移
  • 2篇细胞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膀胱
  • 1篇原位膀胱术
  • 1篇原位新膀胱
  • 1篇上尿路
  • 1篇上尿路上皮癌
  • 1篇上尿路上皮肿...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上皮肿瘤
  • 1篇肾透明细胞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输尿管
  • 1篇透明细胞
  • 1篇透明细胞癌

机构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启东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徐亮
  • 3篇胡光辉
  • 3篇赖鹏
  • 3篇刘欢
  • 3篇许云飞
  • 2篇姚旭东
  • 2篇郑军华
  • 2篇刘敏
  • 1篇黄天宝
  • 1篇叶定伟
  • 1篇王云
  • 1篇陈粮
  • 1篇袁静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小RNA-203a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抗凋亡能力
2015年
微小RNA(miRNA,miR)-203是近年发现的1个皮肤特异性miRNA,并且可以作为致癌或抑癌因子调控肿瘤的增殖、凋亡和迁移[1-2].我们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样本以及细胞株中miR-203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胡光辉刘欢赖鹏郭锥锋徐亮刘敏袁静郑军华许云飞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生物学行为MIRNA
铥激光在上尿路上皮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在输尿管癌根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42例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10例利用铥激光(A组)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2例利用钬激光(B组)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20例为开放手术(C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结果铥激光组手术时间(120±45)min、出血量(100±52)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7.2±2.2)d、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3)d、住院时间(10±2)d;钬激光组手术时间(128±47)min、出血量(120±48)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6.6±2.5)d、术后留置导尿时间(9±2)d、住院时间(11±3)d;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228±55)min、出血量(330±90)ml、术后留置盆腔负压引流时间(7.6±3.0)、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3)d、住院时间(13±2)d。开放手术(C组,n=20)分别与铥激光(A组,n=10)和钬激光(B组,n=12)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留置扁平管与导尿管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则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尿管癌根治术中,利用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其效果与钬激光及开放手术切除类似,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陈粮徐亮胡光辉赖鹏刘欢许云飞
关键词:上尿路上皮肿瘤铥激光
膀胱全切Bricker术与Studer原位膀胱术8年的随访和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长期对患者各方面检查和随访,评价两种术式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5年4月至2013年8月,363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行Studer原位膀胱术97例,Bricker术266例,比较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后早期、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tuder组和Bricker组在不全肠梗阻、尿道肿瘤复发、术后吻合口狭窄、低血钾性行走无力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在排尿困难、膀胱结石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uder组排尿情况: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6周后恢复控尿;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3例临时导尿,与黏液堵塞出口有关;新膀胱容量前3月100~200mL,术后半年200~350mL,1年后350~500mL,平均450mL;残余尿量10~100mL,平均30mL。两组患者随访肾功能、电解质、肝功等,静脉造影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Bricker术,Studer原位膀胱术在肿瘤特异生存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然而,Studer原位膀胱术可达到极好地自主排尿,是一种生活质量较高的尿流改道方式,因此是临床可首先选择的膀胱重建术。
毛士玉黄天宝熊大波徐亮叶定伟郑军华姚旭东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
RNA干扰YAP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与目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统系最常见的肿瘤,术后易复发及转移,Yes相关蛋白(Yes associated protein,YAP)基因与膀胱癌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膀胱癌T24细胞中YAP基因的表达,观察YAP基因沉默后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沉默YAP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株中,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24细胞中Y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Transwell迁移试验以及划痕实验观察siRNA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siRNA后,YAP RNA和蛋白表达量同空白对照以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被显著抑制(RNA:F=93.91,P<0.000 1;蛋白:F=4.62,P<0.05),CCK-8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RNAi干扰YAP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活性(12 h:F=6.00,P=0.037;24 h:F=41.72,P=0.000 3;36 h:F=462.8,P<0.000 1;48 h:F=236.6,P<0.000 1;72 h:F=140.5,P<0.000 1),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试验发现,RNAi干扰YAP表达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F=43.55,P<0.05;划痕:F=43.55,P<0.05)。结论:YAP基因是膀胱肿瘤增殖及迁移的重要调控因子。
胡光辉徐亮赖鹏郭锥锋刘欢刘敏王云姚旭东许云飞
关键词:膀胱癌RNA干扰技术细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