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毛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荧光
  • 6篇光谱
  • 5篇光谱法
  • 4篇蛋白
  • 4篇牛血清白蛋白
  • 4篇甲基
  • 4篇光催化
  • 4篇光度
  • 4篇催化
  • 3篇需氧量
  • 3篇氧量
  • 3篇荧光光度法
  • 3篇沙星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化学需氧量
  • 3篇加替沙星
  • 3篇甲基蓝
  • 3篇光度法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13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3篇彭毛
  • 13篇宋功武
  • 9篇吴辉
  • 7篇陈娟
  • 7篇李成芳
  • 3篇周建刚
  • 3篇盛立娇
  • 1篇李小平
  • 1篇党炜
  • 1篇余红敏
  • 1篇张敏
  • 1篇祁红林
  • 1篇胡梦瑶

传媒

  • 5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湖北省化学化...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谱法研究蛋白质与胆红素及铜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5
2007年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胆红素(BR)及铜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SA-BR的光谱图在有Cu2+存在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能够形成BSA-Cu2+-BR三元络合物。胆红素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胆红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凭借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结合。测定了BSA-BR、BSA-Cu2+以及BSA-Cu2+-BR体系的组成和结合常数。探讨了铜离子及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反应,阐明了铜离子浓度对胆红素和蛋白质结合的影响。
张敏彭毛李小平宋功武
关键词:胆红素牛血清白蛋白CU^2+荧光光谱
微波消解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本试验通过微波消解法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然后测定该水样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和剩余 Cr浓度之间的关系.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确定了试验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消解功率 520W,消解时间4min,浓硫酸的体积与试样总体积的比为1:...
吴辉李成芳陈娟彭毛宋功武
关键词:微波消解吸光度化学需氧量
文献传递
光谱法研究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加替沙星的相互作用机制.由荧光光谱可知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求得在17℃和25℃温度下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4×107L·mol-1和6.30×106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46和1.44;用热力学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反应的相关参数(25℃):ΔH=53.46 kJ·mol-1,ΔG=-38.79 kJ·mol-1,ΔS=49.24 J·K-1·mol-1;并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它们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
彭毛陈娟李成芳吴辉宋功武
关键词:加替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三维荧光
TiO_2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探讨了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且光催化氧化过程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与亚甲基蓝初始浓度(c0)的关系是k∝c-1.18050。反应前后的紫外可见图谱和红外图谱表明,.OH破坏了亚甲基蓝的结构。
吴辉党炜李成芳彭毛宋功武
关键词: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动力学方程
荧光法研究表面活性剂CTAB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CTAB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BSA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求得它们在l6℃和25℃温度下的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n;计算得出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关热力学参数(25℃);CTAB和BSA主要凭借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结合。同时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A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与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的胶团聚集数(N)并研究了BSA对其临界胶团聚集数的影响。且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胡梦瑶彭毛吴辉盛立娇周建刚宋功武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
曙红Y在牛血清白蛋白表面上的Langmuir吸附反应研究
2010年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彭毛祁红林吴辉盛立娇周建刚宋功武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曙红Y
次甲基蓝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在pH 3.51-4.49的介质中对有机染料次甲基蓝(MB)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并对介质酸度、离子强度、DNA热变性、共存物质干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绘制了工作曲线,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 440 ng·mL^-1,检出限可达14.1ng·mL^-1,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通过研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离子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MB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MB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等以DNA为模板在DNA分子表面进行聚集和长距组装,这种聚集导致MB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这也是该方法的理论基础.
盛立娇彭毛周建刚宋功武
关键词:次甲基蓝共振光散射技术脱氧核糖核酸
光谱法研究加替沙星与Fe和DNA的相互作用
采用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加替沙星(Gatifloxacin)、Fe(Ⅲ)与 DNA 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Ⅲ)和 DNA 均能猝灭 GTF 分子的荧光。测定了 GTF-Fe(Ⅲ)和 GTF-DNA 形成二...
彭毛陈娟宋功武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加替沙星DNA络合物
文献传递
光谱法研究加替沙星与Fe(Ⅲ)和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加替沙星(Gatifloxacin,GTF)、Fe(Ⅲ)与DNA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Ⅲ)和DNA均能猝灭GTF分子的荧光。测定了GTF-Fe(Ⅲ)和GTF-DNA形成二元络合物反应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考察了温度、溶液酸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及离子干扰情况,发现DNA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GTF-Fe(Ⅲ)体系荧光。通过离子强度和热变性DNA实验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加替沙星、Fe(Ⅲ)和DNA之间存在沟槽结合和静电作用。
彭毛陈娟宋功武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加替沙星DNA络合物
2,2′-联吡啶荧光探针快速检测纳米TiO_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2009年
紫外光照射浸有纳米TiO2薄膜的溶液,能够产生羟自由基,其中羟自由基又能将荧光微弱的2,2′-联吡啶羟基化,其反应体系的荧光增强。利用2,2′-联吡啶作为荧光探针,通过检测其羟基化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迅速、准确地评价纳米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通过与传统的染料法对比,荧光探针法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从180 min减少到8min,得出2,2′-联吡啶荧光探针法评价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具有可行性。
李成芳陈娟吴辉彭毛宋功武
关键词: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荧光探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