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PinkinⅢ型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 目的: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仍存在争议,为了探讨Kocher-Langenbeck入路与GANZ截骨入路治疗Pipkin Ⅲ型股骨头骨折优缺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刘川刘智彭城王晓伟
-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
-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和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和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2013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33例)和青壮年组(27例),分别对其术后功能、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尺骨高度差、桡骨茎突高度均得到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老年组桡尺骨高度差与青壮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2.8)mm vs.(1.2±2.3)mm,P<0.05]。两组患者术后Dienest腕关节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功能与青壮年无明显差异,桡骨高度虽然可以恢复正常范围,但是较青壮年存在差异。
- 彭城王晓伟刘川刘智何红英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老年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的老年(>60岁)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d1所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输液情况,了解它们对围术期患者Hb变化的影响。结果 98名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3±10.5)min,术中失血量(17.2±8.9)ml。平均Hb,术前输液后(113.0±15.0)g/L、术后d1(108.4±12.4)g/L均较入院时(122.3±15.4)g/L有所变化(P<0.05)。患者平均红细胞比容(Hct),入院时(38.2±5.2)%、术前(34.1±4.1)%和术后d1(34.0±3.9%)(P>0.05)。术后Hb<100 g/L的患者由入院时的9人增加至术前的18人,术后d1增加至30人(P<0.05)。5人术后d1的Hb<8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Hb下降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术前输液对血液的稀释作用,并不需要即刻输血。对于入院时Hb<100 g/L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监测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积极行输血治疗,避免发生术后贫血。
- 张阳彭城刘智郭永智桑大伟王立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空心钉血红蛋白术后贫血
- 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四肢骨骼系统畸形的价值被引量:15
- 2016年
- 胎儿四肢骨骼系统畸形较多见,近年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500[l],胎儿肢体畸形同唇面部畸形一样,出生后即可见其外观异常,严重者影响其功能及美观,但又不同于其他系统畸形,大部分畸形不能手术治疗,故产前超声检出肢体畸形意义重大[2]。本文对27例引产和分娩后证实的胎儿肢体畸形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四肢骨骼系统畸形的价值,报告如下。
- 卫炜彭城王红丁桂春王建华
-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畸形发生率肢体畸形面部畸形超声声像图超声筛查
- 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 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个月,平均13.4个月,29例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例桡骨干骨折出现不愈合,后给予更换内固定后愈合。根据Anderson评分,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本组优良率93.3%。结论 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何红英刘智郭永智彭城
- 关键词:前臂骨折内固定
- 桥接外固定架治疗中青年和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 [目的]: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骨折之一,既往认为年轻人对腕关节功能要求高,建议使用内固定,而老年人对腕关节功能要求不高,内固定创伤大,建议使用外固定架。本文就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和青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影像学结果、术后疗效...
- 彭城
- 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 III型8例, Mason 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郭永智彭城李连华李绍光赵建文何红英戴鹤玲刘智
- 关键词:桡骨骨折肘关节
-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62
- 2014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3位评价员裁决。所得数据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完成Meta分析,比较PFNA组与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结果共纳入了16篇文献中的1 0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但是在术后死亡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可以明显短缩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FNA内固定在术后死亡率方面优于DHS,对于PFNA的长期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 郭永智桑庆华于晨彭城李绍光何红英赵建文胡非克刘智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META分析
- 踝关节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临床结果观察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以及合并踝关节脱位患者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对存在脱位和非脱...
- 彭城
- 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双钢板垂直固定和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其中张力带固定(A组)22例,A0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双钢板垂直固定(B组)27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10例;双钢板平行固定(C组)26例,A0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或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分别就内固定方式、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最终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A组为(122.06±13.13)°,B组为(118.70±12.37)°,C组为(119.90±11.7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组为82%,B组为85%,C组为85%(P〉O.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要求。
-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李绍光彭城何红英樊辰刘智
-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