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达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吸虫
  • 14篇吸虫
  • 12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虫病
  • 9篇血吸虫病
  • 9篇吸虫病
  • 7篇日本血吸虫病
  • 6篇吡喹酮
  • 5篇免疫
  • 3篇动物
  • 3篇绵羊
  • 3篇免疫试验
  • 3篇抗体
  • 2篇动物寄生虫
  • 2篇动物寄生虫病
  • 2篇独特型
  • 2篇独特型抗体
  • 2篇乳剂
  • 2篇天然高分子
  • 2篇天然高分子材...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药物研究...
  • 1篇伦敦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6篇张正达
  • 16篇施福恢
  • 14篇钱承贵
  • 13篇林邦发
  • 12篇石耀军
  • 12篇田锷
  • 12篇叶萍
  • 10篇林矫矫
  • 8篇沈纬
  • 7篇汪英华
  • 6篇朱顺海
  • 6篇陈永军
  • 6篇傅志强
  • 4篇朱鸿基
  • 3篇李浩
  • 2篇吴祥甫
  • 2篇蔡学忠
  • 2篇严汉英
  • 2篇张军
  • 2篇许绶泰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科技
  • 5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童虫冷冻保藏复苏后生活史循环的研究
1994年
本文报告了日本血吸虫童虫经液氮冻藏复苏后的生活史循环的情况。童虫冻藏36天和50天后腹腔注射感染小鼠,亲代成虫回收率为9.0和8.9%。感染鼠肝内的子代虫卵孵出的子1代毛蚴感染钉螺,感染率为59和67%;平均每个钉螺第1次逸出的子1代尾蚴数为800~900条。子1代尾蚴感染小鼠后,其子1代成虫回收率为55和56%。合抱雌、雄成虫的体长、性腺的发育和虫体对宿主的致病力与正常途径感染者无明显差异。
林邦发汪英华田锷朱顺海石耀军张正达施福恢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冻藏
江湖洲滩地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对策
施福恢钱承贵彭立斌胡述光石耀军沈纬戴一洪朱鸿基张正达王志俊李景上邵永康曹少虎林邦发林矫矫
该项目适用于对中国江、湖、洲、滩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疫区血吸虫病的综合防制,技术方法和宏观对策。适于在中国湖区5省的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疫区推广应用。该研究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阐明了这类地区家畜感染高峰季节,家畜行为学的...
关键词:
关键词:兽医学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单克隆抗体Dot-ELISA现场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被引量:1
1993年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一些疾病循环抗原的检测,并使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我们选择一株保护性单抗—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建Dot—ELISA)来检测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在安庆地区现场与粪检(直孵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现报道如下。
张军田锷张正达施福恢朱顺海叶萍蔡道南邵永康
关键词:牛病日本血吸虫病单克隆
一种吡喹酮缓释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防治人或动物寄生虫病的药物--吡喹酮缓释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包裹吡喹酮乳剂制成吡喹酮微囊,通过包裹材料半透膜作用逐渐将药物释放。本发明制备的吡喹酮缓释微囊径小于0....
叶萍陈永军石耀军施福恢林矫矫李浩傅志强田锷董克难李伟才钱承贵张正达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Sj GST Paramyosin 和 Sj 23对绵羊的保护性免疫试验被引量:15
1997年
1994~1995和1997年应用日本血吸虫3类候选疫苗分别免疫绵羊,各组的减虫率、粪便虫卵减少率和组织(肝、大肠、小肠)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虫体副肌球蛋白(n-paramyosin)组17.4%~55.3%,14.6%~68.1%和48.9%~76.7%;重组副肌球蛋白(r-paramyosin)组41.4%~44.2%,15.9%~25.1%和41.1%~48.0%;Sj26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组53.4%~62.1%,11.0%~38.6%和14.0%~65.0%;rSj28GST组61.4%~68.5%,22.9%~60.0%和39.0%~76.0%;重组日本血吸虫23ku大亲水区表膜蛋白(rSj23)组51.2%~66.1%,21.9%~58.4%和54.3%~76.7%。以ELISA检测免疫后的绵羊血清,3类抗原均诱发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表明以上疫苗具有诱发绵羊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作用。
施福恢沈纬田锷叶萍蔡学忠钱承贵林邦发傅志强刘金明石耀军陈永军李浩张正达吴祥甫蔡幼民M.TaylorM.C.HugginsQ.D.Bickle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保护性免疫
吡喹酮肌肉注射制剂治疗实验感染家兔和牛日本血吸虫病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报道吡喹酮肌肉注射制剂治疗实验感染家兔、水牛血吸虫病的杀虫效果、血药浓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结果.10%肌注剂15和25mg/kg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的减雌率均为100%,减虫率为59.2%及81.9%.制剂无副作用,使用方便.血药浓度测定30mg/kg肌注组注射后0.5h达1297μg/ml,是同剂量口服组的3.7倍,是15mg/kg肌注组的3倍.并就肌注剂杀灭雌虫的意义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施福恢沈纬钱承贵林邦发张正达叶萍汪英华田锷石跃军朱顺海张军严汉英朱延勤刘学丽王正佑杨正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吡喹酮
抗独特型抗体预防绵羊日本血吸虫病试验被引量:1
1995年
抗独特型抗体预防绵羊日本血吸虫病试验林矫矫,田锷,叶萍,施福恢,付志强,石耀军,林邦发,陈永军,张正达,钱承贵,汪英华,顾忠娥,沈纬,郑晓东,朱炳辉(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关于独特型免疫网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
林矫矫田锷叶萍施福恢付志强石耀军林邦发陈永军张正达钱承贵汪英华顾忠娥沈纬郑晓东朱炳辉
关键词:羊病绵羊日本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免疫试验
直接法McAb-Dot-ELISA在检测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4年
直接法McAb-Dot-ELISA在检测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中的应用叶萍,施福恢,沈纬,田锷,林矫矫,张正达,石耀军,林邦发,钱承贵(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张雪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我们已报告应用...
叶萍施福恢沈纬田锷林矫矫张正达石耀军林邦发钱承贵张雪娟
关键词:牛病血吸虫病抗原ELISA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动物保护效果评估
林矫矫吴祥甫叶萍施福恢刘金明傅志强杨冠珍蔡幼民沈纬苑纯秀田锷蔡学忠石耀军李浩钱承贵林邦发张正达陈永军朱建国张慧冯新港汪英华
研究以在中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为研究对象,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雄虫、雌虫)m-RNA,构建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以PCR技术或免疫血清筛选法分离、克隆血吸虫抗原基因。应用大肠杆菌或家蚕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目的...
关键词: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表达抗原基因
水牛实验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6
1993年
就目前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3种药物进行人工感染水牛血吸虫病的不同途径治疗比较试验,并测定吡喹酮的有效血药浓度。结果以吡喹酮30mg/kg和15~25mg/kg,硝硫氰胺2mg/kg及硝硫氰醚15mg/kg应用口服、肌注或第三胃注射等不同疗法的灭虫效果和灭雌效果显著。建议在我国疫区根据各地习惯、经济和技术条件择药应用。并对牛体内残存雄虫情况进行了讨论。
施福恢沈纬钱承贵林邦发汪英华张正达叶萍田锷石耀军朱顺海严汉英朱勤刘学丽王正佑杨正风
关键词:水牛血吸虫病药物治疗吡喹酮硝硫氰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