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6、IL-8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 (简称腮脑 )时血清及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5 7例腮脑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中IL 6、IL 8的水平 ,并设对照分析。结果 :血清中的IL 6、IL 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IL 6、IL 8亦比对照组高。结论 :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IL 6、IL
- 卢朝升张桂莲陈小芳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白细胞介素8血清学诊断
- 580例痢疾杆菌菌群与药敏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580例痢疾杆菌菌群与药敏分析卢朝升张桂莲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温州地区小儿急性腹泻的发病数有明显增加,呈流行状态。我院儿传门诊及住院1824例患儿中共检出细菌性痢疾580例,占31.8%,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580例...
- 卢朝升张桂莲
- 关键词:痢疾痢疾杆菌菌群药敏试验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脑脊液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被引量:1
- 1993年
-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常常伴有脑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常有将脑脊液及脑电图作为常规 检查。然而,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液改变的患者,其脑电图未必异常,因流行性腮腺炎神经系统改变时以脑膜炎症为主,而脑实质损害较少,故二者改变往往不一致。本院儿传科自1985年至1991年的六年间共收治伴脑症状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00例,现将300例的脑脊液及脑电图的检查资料回顾总结,以探讨两者的关系。
- 张桂莲严纯雪胡伟国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脊液脑电图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早期抗原测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ImmunoflurescenceAssay ,IFA)检测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对儿童腮腺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8例临床确诊腮腺炎的患儿 ,进行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检测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总抗体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4 8例中IFA、补体结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3%、35 %。结论 咽拭子腮腺炎病毒抗原检测法是一种快速 ,敏感 ,特异的检测方法.
- 金益梅汪盈张桂莲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间接免疫荧光法
- 麻疹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徐志伟陈益平卢朝升张桂莲陈一华
- 关键词:麻疹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 小儿麻疹粪常规异常40例分析
- 2006年
- 陈均亚张桂莲
- 关键词:小儿麻疹呼吸道传染病细菌性肠炎并发症
- 流行性腮腺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并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CNS)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规律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 473例流行性腮腺炎累及CNS患儿按脑脊液和脑电图的不同变化分三组 ,应用肌电 /诱发电位仪进行BAEP描记分析。结果 473例BAEP检测异常 78例 ,总异常率为 16 5 % (78/ 473) ,其中脑电图异常组BAEP异常 14例 ,异常率 14 7% (14/ 95 ) ,脑脊液异常组BAEP异常 2 5例 ,异常率 17 4% (2 5 / 144 ) ,脑电图与脑脊液均异常组BAEP异常 39例 ,异常率 16 7% (39/ 2 34) ,三组之间相互比较 ,均为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BAEP各波异常中Ⅰ波PL延长异常累计 15例次 (3 17% ) ,其余各波PL延长、IPL延长累计共 73例次 (15 43% ) ,两者比较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 473例患儿有耳聋 4例 (0 85 % )。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累及CNS出现BAEP异常多见 ,但耳聋不多 ,其BAEP异常率与脑电图及脑脊液改变的关系不大 ,脑干水平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发生率高于耳蜗和听神经 ,但为可逆性损害 ,耳蜗和听神经损害可导致耳聋常为不可逆性 。
- 陈益平陈一华张桂莲胡鸿文林慧君王慧丽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枢神经系统儿童
- 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
- 肺炎是麻疹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往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治疗,但对于重症ARDS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严重受抑,肺部实变重,气道阻力高,在呼吸机参数相当...
- 狄军波陈益平石海矾张桂莲陈一华徐志伟
- 关键词:麻疹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文献传递
- 细胞因子在腮腺炎并脑膜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变化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腮脑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变化情况 ,及急性期静脉丙球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腮脑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及丙球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腮脑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均降低。结论 腮脑发病与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静脉丙球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 卢朝升张桂莲陈小芳李孟荣
- 关键词:细胞因子脑膜脑炎静脉丙球双抗夹心法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IL-2R和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 (简称腮脑 )时血清及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7例腮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IL - 2R、TNF -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中SIL - 2R和TNF -α明显高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SIL - 2R、TNF -α亦比对照组有一定的升高。结论 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SIL - 2R、TNF
- 张桂莲卢朝升陈小芳李孟荣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血清脑脊液SIL-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