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数字技术的“形态发生”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试图从风景园林的"再现性"出发,概述了风景园林走出"再现",关注的重点从垂直向转变为水平向的历史发展过程。重视水平向的连续表面,强调的是部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最好的方式是符号。"形态发生"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通过对"形态发生"概念的理解,计算机智能化的阐述,描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这样的设计方法将设计视为一个研究性的探索过程,运用规则或算法(符号)作为媒介,将计算机从"再现工具"转变为"生成"工具。
- 匡纬张枫
- 关键词:风景园林数字技术
- 高层综合体内部垂直交通组织形式及其空间效率被引量:3
- 2011年
- 深入都市高层综合体的内部,以微观的角度剖析高层综合体内部的垂直交通系统。重点研究了高层综合体功能竖向叠加后其内部的垂直交通组织形式及空间效率。从高层综合体的基本功能组成、功能的竖向叠加、垂直交通的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对高层综合体内部垂直交通系统的组织形式及其空间效率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 张枫
- 关键词:垂直交通
- 建筑适应性设计界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建筑适应性设计能使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最大化,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对于实现环境、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及案例研究,对建筑适应性的界定进行了梳理,提出建筑适应性指建筑通过有效的调节以适应使用者和环境不断发展的需求的能力,从而使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分析了建筑适应性设计实现的内部及外部影响因素。发现层高结构系统、服务设施、平面开间与进深、平面形态、空间流动性、外部包络面是影响建筑适应性的关键设计参数。建筑设计前的使用需求,业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建筑师的坚持是影响建筑适应性实现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为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 张枫匡纬
- 建筑适应性设计释意及核心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当前建筑在设计与建造时对未来预判不足,已经造成建筑改造次数增多,甚至提早被废弃,从而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建筑适应性设计通过预测建筑将会发生的改变,提升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有效使用,从而实现环境、建筑可持续发展。梳理了建筑适应性概念,将其定义为建筑通过有效的调节,以适应使用者和环境不断发展的需求能力,从而使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建筑适应性层级及类型两大核心内容。以期为建筑适应性设计研究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 张枫
- 关键词:建筑生命周期层级
- 混凝土热工参数实验研究
- 本文对热传导过程中的四个混凝土基本热工参数,即导热系数、比热、质量密度以及热膨胀系数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1.采用尺寸为250mm×250mm×60mm的混凝土试件,研究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
- 张枫
- 关键词: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热工参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