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3篇心动过速
  • 3篇消融
  • 2篇心房
  • 2篇心室
  • 2篇三维标测
  • 2篇三维标测系统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左心
  • 2篇冠状
  • 2篇房性
  • 2篇房性心动过速
  • 2篇标测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航
  • 1篇导航系统
  • 1篇导联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衢化医院
  • 1篇海盐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张昱
  • 5篇边昶
  • 4篇马骥
  • 3篇吕兴广
  • 3篇应志强
  • 3篇王捷
  • 2篇樊友启
  • 1篇王宇星
  • 1篇冯燕
  • 1篇单江
  • 1篇孙勇
  • 1篇周颖
  • 1篇张汝锋
  • 1篇徐耕
  • 1篇王建安
  • 1篇祝益民
  • 1篇蒋峻
  • 1篇项美香
  • 1篇汪玉龙

传媒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致无休止性心动过速1例
<正>患者,男性,27岁,因预激综合征入院,拟行射频消融术。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体表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80ms,QRS综合波时限137ms,其前有预激波(d波),胸前导联V1-2导联呈rS型,V5-6呈R型...
林杨闯马骥边昶吕兴广应志强王捷张昱
关键词: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心房激动预激波
文献传递
风心换瓣术后左心房来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一例
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半月,再发加重3天'入院。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心超提示;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口流速及压力阶差正常范围内;左心房显著增大,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
张昱边昶樊友启应志强吕兴广王捷马骥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左心房换瓣术射频消融
文献传递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探讨3D-STI诊断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HCM患者3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健康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3D-STI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心电图获取12导联QRS波群振幅总和(ΣQRS)、V1导联S波振幅与V5导联R波振幅之和(SV1+RV5)、V3导联S波振幅与aVL导联R波振幅之和(SV3+RaVL)、V2导联R波振幅与V1导联S波振幅之和(RV2+SV1)、V3导联R波振幅与V1导联S波振幅之和(RV3+SV1),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STI参数对AHCM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观察组IVSd、LVPW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D-STI检查显示,观察组GRS、GLS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GCS和G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显示,观察组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SV3+Ra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GRS与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呈负相关(均P<0.001);GLS与12导联ΣQRS、SV1+RV5、RV2+SV1、RV3+SV1均呈正相关(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RS、GLS诊断AHC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912。结论3D-STI参数与心电图参数相关,其在诊断AHCM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虞林飞汪玉龙张昱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斑点追踪技术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
磁导航系统在中国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磁导航系统是一项先进的电生理远程标测系统,其与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具有操作精准、导管到位率高、手术并发症低、减少医患X线曝光量及减少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等优势[1].国内引进该系统已有近10年的历史.但因第一代的磁导航系统(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MNS)软件反应速度慢及没有冷盐水灌注磁导管以及医保限制等因素,该系统在国内使用较少,仅有少量病例报道[2].
樊友启吕兴广边昶应志强王捷张昱冯燕孙勇马骥项美香王建安
关键词:导航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心室流出道CARTO三维标测系统
冠状动脉CTA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患者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中对该病的确诊主要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且属于有创检查,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该病的阳性诊断率成为基层医师关注的重点。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因其无创、可重复性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本文以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对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A与常规心电图结果,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张汝锋边昶张昱
关键词: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A冠心病诊断率CT血管成像
CRT治疗心力衰竭136例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心力衰竭(心衰)是绝大多数心脏疾病的共同归宿,即使给予最佳的药物治疗,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对心房和心室的同步顺序起搏,使心脏收缩同步化,从而进一步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国外多个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都已证实CRT在心衰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欧洲和美国的心脏病协会都已经更新了各自的心衰治疗指南,并把CRT治疗在心衰中的应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祝益民张昱徐耕周颖单江边昶王宇星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QRS波时限
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和射频导管消融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观察此类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XP)精确定位9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并回顾性分析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研究此类型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房性心动过速均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获得精确定位并成功消融,同时对其体表心电图的分析发现,本组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中P波特征如下:Ⅱ、Ⅲ、aVF P波呈负向波;ⅠP波低平,呈等电位线或低幅的正向波;aVL多呈正向波,多数病例V1 P波前半部分为等电位线,后半部分为正向波,胸导联P波在V3~V5逐渐移行为负向.9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接受三维指导下消融治疗,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是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重要起源部位之一,其体表心电图P波有较明确的形态特征.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快速对此类型房性心动过速作出精确定位,并进一步缩短放射透视及消融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长期维持率.
徐韶君蒋峻张昱马骥
关键词:心电图房性心动过速冠状静脉窦口射频导管消融三维标测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